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5-05
人才需求是有層次的,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也各有差異,但我們必須首先關注國家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
新傳媒生態背景下,萬眾皆媒的時代已經來臨,新聞媒體想要獲得自身競爭力,需要進行內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創新,而內容創新是第一位的。實現內容創新需要新的渠道和手段,無論是技術還是內容,最終歸結于人的能力和視野,所以人才是新聞業態和新聞傳播領域需要密切關注的對象,這也為新聞人才培養機構確立了培養方向和目標。
總的來說,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具備四種能力:對人與世界關系的認知判斷能力、探索真相與公眾傳播的服務能力、內容傳播與先進技術的融通能力和新技術的快速應用能力。
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此同樣有明確表述:“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能力,直接關系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效果。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具體來說,一名黨和人民需要的合格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努力做到:一是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講政治是第一位的;二是牢記社會責任,新聞輿論工作者不是自由職業者,不是自由撰稿人,而是黨的事業的一分子;三是提高業務能力,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掌握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歷史、法律、社會、生態、國際、黨建等各方面知識,善用現代傳播手段,成為全媒型、專家型新聞輿論工作者;四是轉作風改文風,要有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②如果對上述內容進行概括,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優秀的業務能力”。政治素養具體包括政治站位、社會責任、理論水平等,業務能力包括對國家相關政策的掌握情況、全媒體時代“十八般兵器”的運用,是否具有實事求是、深入基層的文風和工作作風等。因此,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必須緊扣“過硬的政治素養”“優秀的業務能力”兩方面進行設計。
為了培養全面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高校需要構建恰當的培養模式和方案。首先通過開設思政課程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次開設德育新模式課程培養學生的新聞倫理和職業精神;然后是新聞傳播理論及其方法,塑造學生的思辨、認知、判斷和洞察能力,達到培養創新能力和拓展學術視野的目的,提升學生的跨學科學習研究能力;另外是綜合實踐能力和藝術傳達能力的培養,通過高端設備的投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強調人才的人文精神、審美觀念和情感交流意識,以藝術的傳達方式和技術應用能力相結合,使學生具有適合受眾心理需求的專業傳播能力;最后是師資投入,通過業界與學界雙導師機制,培養更專業的人才。
只有努力建構體系完整、內涵豐富,層次分明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滿足全媒化、復合型、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需求,播音主持培訓同學要想提高新聞傳播能力,就要具備以上四大能力!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