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新聞播報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新聞播報

新聞傳播者的三個取向分別是什么?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5-05

  新聞傳播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理念、價值、專業、技術、職業、選擇等等方面都面臨著抉擇。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育,主要有三個基本取向,一是技術取向,二是專業取向,三是價值取向。

新聞傳播

  第一,技術取向。首先,新聞傳播教育必須適應和滿足建立在新技術基礎之上的新傳媒形態和業態發展的需求。因此,技術取向是傳媒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其次,技術在傳媒教育中的應用有兩大潛在的基本風險,一是技術的異化風險,即技術可能會消磨人的主體性,甚至使人成為技術的工具與延伸。二是帶來技術反制的風險,即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弱化專業能力的培養,對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形成反制。那么,如何規避技術取向的風險及其對新聞傳播教育工作者們帶來的焦慮呢?關鍵在于要尋找技術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平衡點。最后,技術教育更多地應是指技術哲學的教育,即認知技術的本質,掌握技術,從而確立人的主體性。

  第二,專業取向。一方面,在新聞生產力極大提高的資本時代,新聞思想的生產和內容創造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應意識到需要尤為注重的是專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技術能力的培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等等專業能力,將成為構建記者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當下專業能力的發展正在發生轉向。由于技術迭代太快,傳統媒體教育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可能會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向他人學習,或將成為未來基礎專業能力發展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專業性”必須由一系列的“專”來保證:專業的人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通過專業的方式方法進行。具體來看,要特別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專業的師資隊伍。以“適應媒體行業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人才”標準來衡量目前的新聞傳播教師隊伍,令人汗顏。新聞院系的多數教師缺乏新聞實踐經驗,多為學術出身,學生對新聞教育的評價也令人憂心忡忡。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對新聞院系的師資來源和隊伍結構進行優化重組。第二,要有專業的培養方案。想方設法克服“千案一面”、因人設課、概論化流行等多年的“頑疾”,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事實上,“專業性”最核心的體現就是“聚焦”。如果瞄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必須是聚焦的。第三,要有專門的培養方式,包括課堂講授、參與式作品分析、優秀媒體人講座、校園媒體日常化實踐、集結性任務化短期訓練、優秀學生師徒制精英化訓練、社會媒體參訪、媒體集中實習等多種形式手段。通過這樣的全面改革,努力突出“專”字。

  第三,價值取向。價值取向具有實際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進而對人們的價值立場、價值態度和價值傾向產生影響。新的技術革命不僅塑造了一個信息超載的時代,同時也塑造了所謂的后真相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媒介倫理、價值追求顯得越來越重要。時代價值取向的選擇有兩個基本維度:一是政治價值取向,二是教育價值目的取向,這兩方面是決定當代和未來新聞人格構成的重要價值元素。

  總的來說,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這三個取向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專業取向,關涉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價值取向,關涉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技術取向,關涉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播音主持培訓專業是一個不斷更新變化的學科,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創新思想,不斷進步!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