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3-20
觀眾收看電視的時候,電視播音員聲音狀況是第一刺激物,這是他們決定選擇新聞節目、專題節目時率先被感知到的,緊接著,必將對聲音的負載加以判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欣賞播音主持的吐字發音呢?
第一個欣賞層次,既然主要指聲音狀況,當然包括:音色、吐字、語音方面的問題。這個欣賞層次的特點可以簡括為直接性和過渡性。直接性,意思是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對聽覺神經的直接刺激,或者是聽眾、觀眾由聽覺感受器作出的直接反應。這直接性以人類的語言交際的長期積淀為前提,以同時代人們社會交往的約定結成為條件。播音中的音質狀況,在任何瞬間都是先于有聲語言的具體內容而被感知的,特別是在常用語、反復用語及剛剛開始的幾句話中,明顯地存在著語言內容與字詞的語音相對獨立、甚至相對脫離的情形,即先聽到聲音,然后才體味其中的語意,最后才完成對段落、篇章的全部涵義的理解。這是語音的傳播性能和表義性能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對語言規律的違反。廣播電視有聲語言的聲音狀況有時可以使聽眾、觀眾決定一次節目的取舍。音色上的啞、暗、干、尖,明顯的鼻化,用聲上的捏、擠、壓、抻、聲、韻、調的遠離標準,吐字歸音方面的松軟、拙濁,都是欣賞過程中的干擾,從而造成這個欣賞層次的滯澀、中斷或喪失。
這個層次還表現為過渡性。這原因很簡單,聲音失去了語義,是沒有存在價值的;聽其聲之后,一定要進一步察其意,以獲得信息。另外,對聲音狀況的認知應該被引導到更深刻的認識層次中,而不要僅憑最初的印象就下結論。從欣賞者的素質上,也需要一定的語言功底,以便過渡到高一級的欣賞層次中去。
這個欣賞層次,也有高低深淺之分,并不是人人相同的。有的人分辨不出聲音狀況如何,也不了解哪些是非普通話因素,語音感覺閾限十分寬松;有的人基于個人語感的偏頗,有時竟把好音色與差音色顛倒過來,把優點當作缺點,把缺點看作優點。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當然,那最低的水準一般還是一致的,如十分沙啞、干澀的音色,大概不會有人偏愛,也不會被當作特殊風格因素去欣賞;濃重的方音,在普通話播音節目中不會被人們津津樂道。囫圇吞棗、含糊其詞,既聽不清字和詞,又猜不透說的什么意思,這樣的播音,誰也不會因其“自然”而贊嘆。那音色優美、吐字清晰的聲音狀況常受青瞇、不絕褒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個欣賞層次,具有直接性與過渡性,似乎淺薄,卻是播音藝術欣賞的第一個階梯,只有通過它,才能進入下一個層次。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班的老師在課堂上也會教大家感知吐字發音,培養自己對聲音的敏感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