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9-08-30
不同的朗誦稿件對于人物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性別就是其中一種
小影今天先說性別對應問題。很顯然,從特定的性別角度,以第一人稱來的作品,異性來朗誦難免影響效果,削弱感染力。如戴望舒的《雨巷》詩中寫道:“我希望逢著一個結著愁怨的姑娘…”無疑,朗誦這首詩
取男性的角度,否則就不可能表達好作品的意境,甚至曲解其意。有作品,從作者以及基本內容的角度看,似乎有著性別的約定性,但如再深入一步去領悟,卻可以發現,在性別的要求上,其實具有一定的限度。如舒婷的《致橡樹》,一般把它解讀為愛情詩,那么,因其中的情主體“橡樹”和“木棉”這兩個中心意象的性別象征所致,自然應當女性朗誦的考慮;但如果把這首詩的象征意義和主旨題意推向一個闊大深遠的理解范疇,作為是對人際和諧關系的一種形象闡釋和真頌揚的話,那么,男性來朗誦這首詩,不僅入情入理,而且可以增加力度。當然要進入這種朗誦創作的“自由王國”并達到理想效果,首先要對作品有深厚的理解力,并把握好語言表現上的準確度
以上就是朗誦者的外在條件對于朗誦的影響,如果想看更多內容,可以到播音藝考網瀏覽!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