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4-29
即興評述就是考生抽取一個題目或者是一篇材料,然后,根據這個東西進行構思,那么,即興評述有什么提示呢?
1.79 歲的楊風申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道古火會的傳承人,因為制造煙花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制造爆炸物帶走,經過一審二審之后,終審判決楊風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處罰。此案引起了廣泛社會關注,因為這是一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法律相關的官司。
評述提示:
有部分人認為非遺傳承人被判刑是機械執法。因為當地廟會期間制作煙花已有歷史悠久,而之前沒有人告訴非遺傳承人會涉及違法犯罪。傳承人必須制作煙花,這又與現行的法律沖突,而這種情與法的沖突,怎么辦?
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是完全安全,確實仔細查看一下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和“火”有關的不在少數,在傳統中國,火作為一種興旺的圖騰,演化出了許多的民間表演藝術。但是確實在目前,很多這樣帶有一定的危險系數的非遺項目在制作的過程中欠缺一個資質或許可。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今年我們倡導的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非遺大多數都屬于手藝活,傳統的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和代表現代文明的法律之間,肯定會有一些摩擦,但是這個摩擦,是可以提前預防,提前規避的。只是于情于理我們不希望機械執法來傷害人民內心對于文化傳承的愿望。
因此,頒發非遺證書的政府部門,與公檢法之間也需加強溝通,減小對“非遺”傳承的影響。這一點,又折射出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最后由老百姓來背了黑鍋。
當然社會在發展,傳統文化也需要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他們產生的年代,屬于新事物,但是不見得適合當下的文明社會了,比如一些戲曲唱段,當中就有一些封建思想,這一部分的曲藝也是需要淘汰的。這件事情也是提醒了當下從事非遺保護、傳承的從業人員,遵守法律和社會道德規范是必須準守的底線。
以上就是即興評述提示,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老師還會在課堂上教大家一些技巧,大家可以隨時瀏覽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