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停連對播音主持創作的重要性!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1-11-16

  在我們的播音主持創作中,停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收放自如的停連技巧使用,可以更明確的區分語句意思,加強思想感情。但停頓和連接的地方及時間長短都不是任意的、機械的,它是思想感情起伏運動的直接體現和延伸。本文結合本人在實踐中的感受,重點圍繞停連的含義、停連的作用、實例分析三個方面來研究停連技巧在播音主持創作中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創作

  一、理解停連的含義

  “停連,包括兩個方面。停,指停頓;連,指連接。有停頓;有連接;才能更好地傳情達意。在播音中,語言的部分之間、層次之間、段落之間、小層次之間、語句之間、詞組或詞之間,有聲語言總有休止、中斷的地方,時間有長有短,都屬于停頓的范圍。那些不休止不中斷的地方,特別是文字稿件中有標點符號而不休止、不中斷的地方,就是連接。”

  這是張頌老師在《播音創作實踐》中對于停連的論述,這樣將“停”與“連”兩個字拆開來分析,更能感受清楚停連的含義,在處理有聲語言作品進行播音主持創作時,必然是有停頓有連接的,但停連不是簡單的喘氣、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傳情達意,我們不能簡單的根據標點來判斷停連點,“特別是文字稿件中有標點符號而不休止、不中斷的地方”那到底如何停頓連接,去哪里尋找停連點,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二、停連的作用

  停頓和連接對于有聲語言的表達具有顯示語意、抒發感情的作用。停連首先是一種生理需要,言者不可能一口氣不間斷地播稿或者講話,聽者也不可能接受連續不斷的語言刺激,兩者都需要適度的停頓和連接。停連更是一種心理需要,是內容表達、情感運動的需要。在停連的運用上,生理需要必須服從心理需要,停頓和連接的地方及時間長短都不是任意的、機械的,它是思想感情起伏運動的直接體現和延伸。連接不是一口氣到底,停頓也不是中斷空白,停連應該是積極主動、自如流暢的,服從傳播內容、傳遞情感的需要。總之,停連具有發揮有聲語言對內容傳播的組織、區分、呼應、回味、想象等作用。

  三、從實例看停連的處理對句子的影響

  停連的處理和運用直接影響著稿件內容和情感的表達,如果在語言表達過程中方法運用不當,即使理解分析正確、找準了位置,也同樣達不到準確表達文章內容思想感情的目的,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歧義。當然,停連的處理方法因內容、態度、情感不同而千變萬化。我在學習與練習時看到這樣一個例句:哥白尼認為日月星辰繞地球轉動這種學說是錯誤的。這句話看起來簡短,簡單,但在處理時發現遇到很多問題,下面就以這個句子根據我的感受來分析兩種常見的停連技巧。

  1.落停

  這種方式一般用在完成句中,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意思講完之后。它的特點是,停頓時間相對較長,句尾聲音順勢而落,或急收或緩收,或強收或弱收,都要停住;不能失去控制。總之;其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終結。在例句中,“哥白尼認為日月星辰繞地球轉動這種學說是錯誤的”在處理結尾“是錯誤的”時就要注意落停,這時候這個句子已經結束,但依據文字內容和情緒的不同,在不同句子中的落停的語勢走向,聲音強弱,情緒抑揚也是不同的,在這個句子中語氣就較為平緩,要弱弱的平收,自然順勢而落。

  2.揚停

  揚停這種方式一般用在一個還未完成的句子中,分句間關系密切、共同陳述一個內容,或句子中沒有標點,一個意思還沒有說完而中間又需要停頓的地方。它的特點是,停頓時間較短,聲停氣未盡,停之前的聲音或稍上揚或平拉開,停之后的聲音或緩起或突起,具體的處理方式需要視內容而定。揚停的運用能使語意抱團兒、語勢連貫、節奏明快,在形成收聽期待感的同時將內容整體推進。在新聞播報中,揚停是區分語意、銜接抱團兒經常使用的方法。那么在例句中“哥白尼認為”在“認為”之后,要開始闡述認為的內容,體現出“日月星辰繞地球轉動”這個整體,就需要用到揚停來做連接,讓句子有停頓,有抱團,語義明確,還不顯得語句過碎。

  有了停連技巧的加入,這句話更加有層次,聽者更清晰的接收內容,更能快速記住內容,如果是一通讀下來這句話,聽者需要去反復思考回憶才能理解,表達者本身也讀的稀里糊涂。再仔細分析,其實這些停連技巧是在語義基礎下的自然行為,根據語義就應該這樣表達,“哥白尼認為/日月星辰繞地球轉動/這種學說/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在進行技巧使用的時候,也要從心出發,深入感受,語義是停連的基礎。

  總之,停連在播音主持培訓專業創作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停連處理不當對播音主持創作會產生極大影響危害,但到底怎樣停、怎樣連,還需要我們去下功夫深入探究,正確運用停連,使我們的有聲語言表達技巧不斷提升,以更好地進行播音主持創作。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