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深度報道的特點及優勢有哪些?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1-02-05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的傳播生態和加速迭代的傳播技術,使得淺閱讀成為當下信息消費的一種主流形態。深度報道是黨報的傳統優勢,也是能夠與新媒體碎片化傳播形成差異化的一種利器。但面對淺閱讀的流行,深度報道的關注度和傳播效果面臨新的考驗。

深度報道

  一、深度報道的特點:

  1、重要性首先是深度報道的選材具有較重要的新聞價值,其報道對象多為重要的、 與受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或問題,或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多為社會熱 點透視、大眾話題評說。其次是意義重大,富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時代感, 要求滿足實際工作和廣大受眾的要求。

  2、 深刻性就是從新聞的表層向深層拓展,從事件向認知拓展,從事件的本身向事 件之間的聯系、事件與人的聯系拓展。通過對大量的、豐富的材料進行深度 加工,有分析、有思辨、也有預測,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揭示事物(事件) 深層的、發人深省的內涵與本質。

  3、 過程性對新聞事件過程中的曲折性、復雜性要有所反映,上承以往報道的事實 或觀點,下繼新聞事實的最新發展趨勢。

  4、完整性完整性表現在大時間、大空間、宏觀的、微觀的、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既回顧過去,又剖析現在,也預測未來。

  5、 綜合性深度報道篇幅較長,手法多樣,兼具報道、推論和判斷。 深度報道并非 一種獨立的體裁,只是一種報道方式,各種體裁均可作深度報道,多種體裁 的融合則更適于作深度報道。深度報道的綜合性往往表現為體裁的綜合、手 法的綜合、內容的綜合等。

  6、 知識性深度報道要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類學科知識,以滿足 受眾需要。

  在拼流量的當下,不要過高企求用戶會第二次點開同一話題的稿件。深度報道需要深度閱讀的用戶流量,重圍之下,紙媒應從多個維度考量如何提高深度報道的吸引力,并體現“深度”應有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信息生產與消費始終是一對無法繞過的現實矛盾。一方面是淺閱讀流行,信息量上的覆蓋重于質的追求;另一方面紙媒需要差異化傳播,通過深度報道體現紙媒的內容質感。于是,在傳播實踐中就出現了一些困惑。

  二、做精深度報道的實踐探索

  深度報道是紙媒應對新媒體碎片化傳播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紙媒的優勢和特長所在。面對新媒體碎片化傳播和用戶淺閱讀習慣,要提高深度報道傳播的有效性,需要有“繡花功夫”的精細化思維。

  1、無故事不深度。美國著名編輯尤金·羅伯茨說:“優秀的新聞報道就是要讓讀者看見,讓讀者在乎。”所有的傳播都是以“到達”為目的,而不是為出發而出發。如果一個故事不夠吸引人,用戶沒有接收到故事的核心,那就是無效傳播。在“后真相時代”,我們離事實很近,卻離真相很遠。如何盡可能地接近真相?通過對故事的解讀,讓真相直觀地展示在讀者面前,這是當下深度報道的一個新動向。幾乎所有成功的深度報道都注重對典型故事的挖掘。

  衢州日報在今年的改版中突出了深度報道的設置,每周四個版的深度報道,在整張報紙中的信息容量占比較高。我們在確定選題時,采用先選故事再定主題的方法,擺脫了以往主題先行后難以找到合適的具體故事、事實支撐的困擾。比如,我們抓住了衢州東南數字研究院近年來大量招攬高端人才,從而帶動衢州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這個生動的個案,詳細梳理背后的具體做法和實際效果。近幾年來,像東南院這樣的頭部企業入駐衢州后帶動高端人才集聚的案例還有很多。除了企業本身的努力外,還有當地政府的相關人才新政提供的強有力支撐。通過以點帶面,既把個案成功的脈絡理清了,又反映了衢州通過吸引青年、吸引人才帶動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清晰思路。

  2、無調查不發言。深度報道“深”在對事實真相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以及對事實內在邏輯的全面梳理。而要做到這一點,如果沒有前期深入的調查研究,是不可能全面掌握素材的。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既要有“腳力”,更要有“眼力”和“腦力”。只有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研究深入基層,才能盡可能地接近真相,發現事實細節背后的聯系。走馬觀花、單純記錄,都不是調查研究,更不是深度報道。

  鄉村振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在基層落地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堵點?衢州日報結合鄉村振興的目標和五大振興、全面振興的要求,策劃推出了一組“鄉村調查”。按照調查報告的要求設計文本結構,從鄉村個案的深入剖析切入,側重總結某個方面的經驗,又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文后以點評的方式,將個案探索上升到理性思考,體現其普適價值。比如針對開化縣龍門村農家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天花板”問題,提出了“如何走好美麗經濟下半場”的思考;針對江山市賀村鎮耕讀村社會資本下鄉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提出了“鄉村如何有效承接產業溢出”的思考;針對柯城區新新街道上妙村的探索實踐,提出“城郊村如何實現特色振興”的思考等等。一組系列報道總共8篇,每篇有調查、有思考,有事實、有觀點,得到了業內的高度肯定,也深受用戶的喜愛,認為“這是一組真正帶露珠、粘泥土、冒熱氣的深度報道。”

  3、無新聞不報道。深度報道作為一種新聞體裁,前提是新聞性。在日常的深度報道中,以主題先行者為主。但每個“先行”的主題,都有一定的新聞背景,都要講求時機性、時宜性。另外,事實的選擇也應該盡可能地體現新聞性,用“新近發生或發現的事實”來表達主題。

  在今年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衢州日報適時推出了一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衢州之變”系列報道,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受疫情沖擊后各行各業發生的一些明顯變化,從個案切入,理清“變”在何處、為何而“變”、“變”的成效和意義。這組報道既及時總結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又為下一步經濟、社會復蘇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新思路,新聞性、故事性都很強。比如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出門”引爆了“不接觸經濟”,網絡直播成為時尚。“‘有才’農民直播賣胡柚”一文對“直播”熱進行了深入分析,既總結了其合理性和對未來的意義,又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勤‘筷’媽媽養成記”一文,有效結合疫情沖擊之下使用公筷公勺成流行時尚,對一位普通居民的衛生習慣養成過程進行深入調查,提出如何糾正不良衛生習慣的方法;“‘圣藍’搶占8%市場份額的背后”一文,通過對一家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的分析,提出企業如何危中尋機的新思路等等。整組報道都是從極具新聞性的事實切入,在娓娓道來中把一個個道理講得明明白白。

  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老師認為:淺閱讀的流行使得用戶每天處于碎片化信息的包圍之中,信息過剩帶來信息焦慮,高質量的深度報道能讓用戶在快節奏的信息消費中“慢”下來,在深度閱讀中獲取更全面、客觀的信息,從而更清晰地認識“我在哪里”“現狀如何”“該往哪里去”等深層次問題。既然信息消費的需求在那里,作為紙媒以專業精神做精產品,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高效的傳播之路。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