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8-05
中國播音學張頌先生曾在《中國播音學》中指出:有一些新聞播音,聽起來平淡無味,盡管消息的內容千差萬別,表現形式豐富多彩,他們卻播得毫無特色。令人遺憾的是,還有一些新聞播音的問題已不止于平淡,他們播的是新聞,念起來卻無精打采,應付差事,重音不準,停連混亂,語氣不對,一聽就知道播音員對這條消息的內容根本就沒弄明白。這段話中,張頌老師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當時乃至當下新聞播音的嚴峻形式,沒有弄清楚新聞播音的目的意義和使命責任而“假裝在播新聞”的情形,在今天愈演愈烈。
今天中影藝考播音主持學院就以海霞老師的一段播報為例,向大家展示真正的新聞播報。
新聞稿件
本臺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致信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大會的各國專家學者致以誠摯的歡迎。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人類對植物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步,對植物的利用和保護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國2500多年前編成的詩歌總集《詩經》記載了130多種植物,中醫藥學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植桑養蠶而發展起來的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近年來,中國在水稻育種、基因組學、進化生物學、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廣泛開展植物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合作,同各國一道維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強調,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推動全球植物科學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綠色創造未來”。希望出席本屆大會的各國專家學者加強交流和對話,為倡導人類關心植物、關注未來,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新聞播音講解
今天新聞播報特訓素材由海霞老師播報,這段播報大氣自然,基調恰當,層次鮮明,語意明確,再加上海霞老師善于播說結合,使得這段播報更加親切,交流感、對象感極強。
這段播報既闡明了中國人民從古至今對植物的探索和保護,又肯定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推動全球植物科學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而這些作為習主席賀信中的內容,都是以熱情贊頌、堅定昂揚、自信自豪的基調播報。
張頌先生說,不少播音員對工作認真負責,努力鉆研業務,他們奉獻給受眾的是高質量的新聞播音產品,人們從他們的新聞播音中不僅領會了新的精神、明確了方向、得到了知識,而且獲得了美的享受,受到了鼓舞,他們在廣大的受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顯然,海霞老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從技術層面講,海霞老師的播報之所以聽起來舒服,是因為她對稿件的內容進行了恰當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對稿件的結構層次進行了劃分和歸堆抱團,對稿件背后的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并以易于大眾接受的形式播報出來。
播讀提示:(新聞稿件第二段)
①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強調了植物對地球生態的重要作用)
② 人類對植物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步,對植物的利用和保護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講了人類與植物)
③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講了中國與植物)
④ 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講了中國人與植物)
⑤1、中國2500多年前編成的詩歌總集《詩經》記載了130多種植物,2、中醫藥學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3、因植桑養蠶而發展起來的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例舉了中國歷史上人與植物和諧相處互利共贏的案例,回扣了主旨,再次強調了植物之于中國人、之于中國、之于世界的重要作用)
明確了這些大結構中的小層次(以及大小層次間的嵌套、遞進、歸屬關系),就能夠加深我們對稿件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等外部技巧就呼之欲出了。海霞老師的播報,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的,這才是真正的新聞播報——人們從他們的新聞播音中不僅領會了新的精神、明確了方向、得到了知識,而且獲得了美的享受,受到了鼓舞。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