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常見問題

如何在播音主持時有對象感?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8-09-25

 近年來表演界出現了一個新詞兒,叫做“無實物表演”,對于播音主持專業來說,這叫做“有對象感”。從字面來看,我們很容易就明白,:“有對象感”就是能夠想象出受眾的存在和反應。這就要求主持人在節目錄制過程中能夠“感覺”到受眾的存在和反應,從而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情達意,傳達節目的主題。

對象感的特征:

一:體現人文關懷。 播音員主持人心里裝著受眾,感受到他們的存在,想受眾之所想,急受眾之所急的把握對象的心理要求、愿望和興趣點,融入真誠、尊重與關愛。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覺得自己太與眾不同了,不是救世主,就是孫悟空。天下畢竟還是平凡人多啊,所以多體會他們的心理才可以把握好節目。

二:表達豐富親切。 既不是居高臨下,也不是灌輸式、說教式的播音,縮短了傳播與接受之間的距離,使受眾樂于接受。這是形式上的要求,與人文關懷有著莫大的關系。如果心理上未能貼近受眾的話,有些感覺靠裝是裝不出來的。

把握對象感的質與量:

——環境、氣氛、心理、素養等有關對象的個性要求。

——性別、年齡、職業、人數等有關對象的一般情況。

這之中“質”乃根本。所以對受眾心理因素和素養方面進行分析和估量十分必要。了解了他們的情緒、愿望、要求、情趣之后,我們的播音主持才更有針對性,傳播才更有的放矢。

依據節目所反映的主題和目的設想和獲得對象感。

掌握了受眾的心理需求,找準了與受眾利益密切的相關點,有了充足的依據,對象感就會強烈起來。以至于到了非說不可的地步。

對象感應該穩定統一。 就一篇稿件來說,對象感應該是穩定統一的。這個不多說了,對著老太太先談風花雪月再論少兒保健的事情相信也沒人好意思做。

盡可能多的熟悉各種對象的情況,豐富生活體驗。 有的主持人生活圈子本來就比較狹小了,如果不注意更多的觀察、積累,設想對象時,必然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播音風格也必然歸于千篇一律。

注意幾個問題:

1.“誰在聽,我就播給誰”——錯誤。對象感是播音創作的手段和途徑,但決不能實體化。一旦如此,消極播音和被動主持將不可避免,扣獎金也是大勢所趨了。

2.無論什么稿件,都只設想一種對象——錯誤。除了有一點籠統的親切感之外,沒什么好處,尤其是會脫離稿件,偏離播講目的。

3.對象感時不時出來輔助一下就好了——錯誤。對象感與播音員主持人的思想感情一起運動、一起共鳴才有效果。

4.政府會議之類的的稿子沒啥具體對象,就不必了吧?——大錯誤,不能說這些稿件已經解決了對象感的問題。還要細化。針對年輕人的,還得分學生、打工者,新白領,新興企業家。

5.現場節目時,反正有觀眾在演播室,對象感就不必了吧?——錯誤。跟場外的受眾交流更重要。場外的受眾才是我們傳播的主題,演播室里的當然也要考慮,但還是要以場外的受眾為主。

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課堂

播音員主持人想要有對象感,首先是培養對象感,然后了解對象是誰。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靠著想象力來感受受眾的情緒,分清受眾都是誰,用合適的語言和態度來跟受眾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合適的對象感。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才會給人主持人在跟我說話”的感覺。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