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

中傳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師生赴云南紅河開展“古村落保護”調研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7-09-07

8月31日至9月5日,中傳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口語傳播系的四位老師,帶著來自播碩和播本的三名學生赴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屬的紅河縣他竜村、玉古村、作夫村等古村落進行實地調研。 

 

云南紅河開展“古村落保護”調研.jpg

 

繼2015年“關于‘農村土地確權與流轉’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的辯與論大會”和2016年“關于全國政協重點議題‘精準扶貧’的辯與論公開課”之后,今年,中傳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將聚焦全國政協關于“古村落保護”的重點提案開展第三屆辯與論實踐教學活動。和前兩年相比,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量政策資料學習、開展辯與論常規訓練及邀請專家學者到中傳指導答疑后再下鄉實地調研的課程設置上,今年調整為分批次在不同訓練階段深入農村現場實地調研。此番調整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帶著具體疑問學習知識、接受指導、進行實戰辯與論。 

第一站調研地選擇云南,是因為云南省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此次調研地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的紅河縣,位于云南省紅河西南部,縣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紅河繞縣境北緣奔流而過,境內地勢中部高,南北低,96%的面積為山地。境內居住著哈尼、彝、漢、瑤等27萬各族人民,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占75%。 

 

云南紅河開展“古村落保護”調研1.jpg

 

8月31日下午3時,調研隊伍從昆明出發,經高速換國道再轉入盤山公路,一路扶搖直上,歷時5個多小時,晚上8時順利到達紅河縣城迤薩鎮,鎮上高高矮矮的房屋就建在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頂上。 

此后三天,調研隊伍分赴紅河縣域的寶華鎮龍甲村,樂育鎮玉古村、龍車村,甲寅鎮作夫村、他撒村,迤薩鎮他竜村共五個古村落。其中相距最遠的也就20來公里,可每次輾轉一個村就得花上兩三個小時。這里的村落都建在山上,普遍是山頂涵養水源,山腰上端是村落,村落下面是他們維持生存的梯田,形成森林、村莊、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瑪壩梯田就在這里,16000多畝,4300多級,蔚為壯觀。

調研期間,中傳師生們與全國政協委員肖燕及當地各基層干部深入座談,走進古村落居民的生活實際,探訪古村落建筑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現狀,深切感受到了“古村落保護”并不是一個孤立命題,它是繁復的、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綜合性命題。今年的全國政協重點提案“古村落保護”也與前兩年的“精準扶貧”和“土地確權”息息相關,古村落保護、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和扶貧之間幾位一體的發展關系給調研的師生以啟發。據中傳調研的同學說,老師告訴他們,進入現場必須有問題意識和聚焦能力,他們帶著問題下農村,能真正地深入思考,為農民的生存著想,更實際地考慮古村落保護問題。 

在深山里輾轉走了這么多古村落,同學們受到了震撼,也拓寬了格局和眼界,體會到作為未來新聞工作者該具備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也感受到古村落保護的艱辛與不易,基層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在齊心開展這項工作時的責任、智慧與情懷。 

調研結束后返校,中傳老師和同學們會進一步開展總結和交流,為2017年的第三屆辯與論公開課做好準備。 

 

中傳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