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四川師范大學新聞

“新時代:文藝如何表達中國”高端論壇順利舉行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7-11-06

11月2日,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專委會與川師大影視與傳媒學院聯合主辦的“新時代:文藝如何表達中國”高端論壇在成都順利舉行。論壇緊密圍繞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的提出,以及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文藝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進行研討。

 

出席論壇的主辦方領導有: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視聽專委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德祥,川師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高中偉。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兵以及來自四川省影視界的代表——峨影集團總裁向華全、成都天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寧出席了論壇。出席論壇的專家有: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生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川師大客座教授胡智鋒,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文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星,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安華,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川師大客座教授謝柏樑,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黨委書記兼副學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彭文祥,中國評論家協會視聽專委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乘虎,山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影視藝術系主任、教授薛晉文等。此外,中國文聯以及川師大黨委宣傳部、科研處、研究生學院相關負責人和影視與傳媒學院班子成員出席了論壇。

 

川師大影視與傳媒學院院長駱平主持開幕式.jpg

川師大影視與傳媒學院院長駱平主持開幕式

高中偉在致辭中首先強調了此次論壇的重要意義,并對川師大藝術教育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張德祥在致辭中代表中國文聯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李兵代表四川省文聯對論壇的及時召開表示感謝。

 

研討階段由影視與傳媒學院編導系系主任謝建華主持。張德祥首先在發言中運用縱向視角,在梳理幾十年中國文藝發展的歷史進程時提到,文藝在不同時代的主題和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文藝是時代賦予的變化,文藝也是時代的表達。新時代有兩個核心值得關注:第一,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內容是什么?第二,不平衡的矛盾已經在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簡單的物質,解決不平衡、推動人民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藝只有熱烈地回應時代,才能完成時代的要求。

 

胡智鋒從橫向角度呼應了張德祥的論點。他認為,將中國放在世界的維度,找尋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核心是大國心態。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應該調好適自身的位置,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特殊性正是因為可以用來解決中國今天的復雜難題,中國文化的聲音太弱,作為文化大國,還遠遠沒有被世界所認知,因而直觀、形象地文藝應該更好地去表達中國;胡智鋒談及文藝工作者的專業匠心,在他看來中國文藝遠不夠精致。在這種內外兼修之下,新時代的文藝應該表達更好的中國。

 

周星認為,文化表達已經進入水到渠成的階段,因此在回應張德祥表達中國經歷的幾個階段時,同樣也概括了三個時期:第一,疑惑階段;第二,偏外階段;第三,入心階段。周星認為,本土價值觀的確立非常重要,我們要更積極地為新時代奉獻;對現實生活的精神捕捉、要更深入這個時代的深處,不要去避諱它;文化表達更要自信,更大膽,直面火熱生活,直面時代的英雄以及人的精神世界。

 

周安華認為,文藝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同時文藝也是傳統文化的得力助手。中國影視既有深厚的文化積累,也擁有強大的文化機制,這也使得文藝有更大的使命。縱觀近幾年出現的口碑電視劇、電視節目等對崇高文化的向往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因此中國影視任重道遠。接下來,在分析中國影視長期缺乏的內容上,周安華談了自己的幾點看法:第一,內涵化的商業美學,商品意識要重視起來;第二,追求中國影視的人文性表達,可以多多參考民族商業電影的思路;第三,摒棄急躁和偏執,避免類型的盲目崇拜。

 

向華全結合傳統文化中的道與術深入分析了藝術的價值。他認為,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術是藝術表達規律。因此要讓藝術成為新時代的動力,目標時展示中國新形象。作為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的主角——中國,如何表達也是藝術表達的一個目標。在未來,人工智能、數字化和科技的結合也許會出現新的表達方式,實現雙主流的對接,新技術會給我們找到對接點。

 

謝柏樑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指出,有兩個話題需要重視。一個是新時代和大時代的關系;另一個是個別存在的離心、離德和新時代的脫軌。這在現代戲劇中的表達仍有問題,尤其是時序的混亂。怎樣理清話題,講好故事是所有文藝工作者的重點。面對今天,如何繼承傳統,如何表達已經迫在眉睫,要努力找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張阿利作了如下幾點闡述:第一,新時代的文藝首先要有文藝自信的統領;第二,新時代文藝在表達中國時需要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識、經典意識;第三,文藝表達需要國際意識和精神聯結。學會換位思考,國際視野的思維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

 

彭文祥認為,討論文藝討論新時代,這個話題本身就具有戰略眼光,具有生長性和啟發力量。他將網絡文藝比作野蠻生長的少年,因此如何表達中國?表達中國的什么內容?誰來表達?怎么表達?就成了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到經濟類無形的手和美學定理之間的關系。

 

戴清做了幾點觀念性的總結。在她看來,藝術技法(藝術匠心)體現在各個方面,核心是審美觀和價值觀,而目前價值觀的表達上(例如民族觀、女性觀)歷史觀等)仍存在偏頗之處。我們應該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其次,也是前面幾位多次提及到的文化自信理念;同時,她談了影視文化在未來發展的問題。

 

楊乘虎在發言中強調了對“美好”的內涵要有歷史的表達和界定,而影視表達中極易忽視的內核就是集體主義和個人命運的關系。

 

陳永寧在發言中提到,這次論壇的觀點對作家、影視工作者是一次新的啟蒙。他希望把像今天一樣的高端論壇上的發言變成一種力量。作為公司,作為影視工作者,常常會面臨艱難的選擇:要市場還是要思想?

 

薛晉文從物質、文化不平衡的矛盾入手,指出在文化自信的引導下,文藝作品要高質量地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文化軟實力方面,拿作品說話,創作氣象說話,拿出自己的家底。軟實力是面子,而文化價值觀才是我們的里子。

 

論壇氣氛熱烈、卓有成效,專家們的發言提供了一種研究新時代、研究文藝作品的表達方式的新思路、新路徑。

 

論壇結束后,與會專家聽取了影視與傳媒學院對川師大戲劇與影視學學科建設工作的介紹,就學科的下一步發展思路和建設模式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