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10-27
社會對于“從事新聞工作”的憂慮和拒斥,是的的確確存在著的。 那么,新聞工作當真是洪水猛獸?新聞行業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新聞專業是否就意味著雞肋與迷茫?
布爾迪厄說,新聞業是惶惶不安的人、貪得無厭的人、叛逆的人或無恥屈服的人最多的行業之一。
此話近乎真理。只是,處在一個無比復雜而浩瀚的場景之中,面對一門堪稱偉大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的學科,媒通社廣邀媒人智士,聽聽數十位學界業界大咖、高校在讀學子、有意報考新聞專業的考生怎么說,這不僅對即將填報志愿的廣大學子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對這個行業有所鏡鑒和思考。
掌握規律才能引領話語權
新聞人一直被喻為社會的“瞭望者”,以前是,如今更是。越是信息繁雜,越是人人都有“麥克風”,越是真假難辨,越需要專業的新聞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社會撥開迷霧、還原真相、擊碎謠言。
在傳播渠道極其發達的時代,確實每個人都可以發聲,但并不是所有發表出來的都是新聞。在“眼見不一定為實”的時代,真相往往需要非常專業、深度的調查才會被發現,寫作行文也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這都需要非常系統和專業的培訓,只有新聞傳播學可以賦予我們這種專業水準。
傳播業生生不息,掌握規律才能引領話語權。不管傳播媒介和載體如何轉變,信息傳播業將永遠存在,傳播規律也只有通過專業的學習才能掌握。不通過系統學習,不會了解已成設置、沉默螺旋、知溝理論、創新與擴散等等,也就得不到傳播的要領。
新聞傳播學,前路很寬廣
新聞傳播學真的這么恐怖嗎?我個人的看法是,很苦,但也很快樂!有迷茫,但前路更寬廣。如果你對社會工作有濃厚興趣,且足夠優秀,恭喜你,建議填報!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就業面很寬的專業。這個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既可以在媒體行業內從業,也可以在文化產業、社會公共事務、政府機構等多個領域進行選擇。
無論媒介的載體是什么,新聞傳播及社會大眾對新聞信息的汲取、觀點的分享、有公信力公正透明有建設性的傳播交流永遠也不會消失。從這個角度來講,傳播學的市場是更大了,而不是更小了。
未來的傳播,是社會關注與思考+商業解決方案+多樣化互動的內容生產,以及技術升級的駕馭。換句話說,新的傳播時代,新聞傳播學對從業者的要求更高。
優秀媒體從業者,從事什么行業都沒問題
傳媒這個行業其實是非常廣闊的,它不只是說我們新周刊的這一百多頁,也不是紙媒這幾百本、幾千本雜志,我覺得它不是這樣的一個空間。
希望大家不要被眼前傳媒行業的這種頹勢所嚇倒。假如你有新聞理想的話,我覺得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培養一些傳媒人的技能和他們的一些思維方式,也包括你的價值觀,這會讓你真正地成為一個職業人。假如你具備了這些所有的東西,你是一個優秀的媒體從業者的話,我相信你從事什么行業都沒有問題。
我覺得傳媒行業除了理想主義,除了詩和遠方,也是一個很瑣碎的工作,你的理想都體現在日常的每一個瑣碎、具體的事情中,你寫下的每一個字,你發出的每一個聲音,最后才能組成你所謂的新聞理想。
新時代更需要專業傳媒人
互聯網時代傳播不是不重要了,反而是越來越重要,個體或者機構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傳播,也時時刻刻接受傳播,而傳播的公信力、影響力、專業性也隨著互聯網健康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有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專業傳媒人的出現。希望有志于傳播領域發展的年輕人能夠加入進來。
我不建議單純學新聞
盡管媒體產業被唱衰,但這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職業。技術的發展,看似降低了記者的門檻,仿佛人人都可從事這一職業,但社會環境的迅速變化,也讓公正、客觀的報道難度越來越大。
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班老師不建議單純學新聞,而是要做復合型的人才。文字功底和采訪技巧這些都不必通過本科四年來學。這可能有點唱反調,但文字功底這種東西就是看書以提高個人修養,跟學校沒太大關系。采訪技巧也是一樣,通常需要傳幫帶,有老記者一帶就會了,根本不用學4年。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