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文藝作品演播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文藝作品演播

文藝作品演播中的播音創作簡析!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2-05-11

  文藝作品的演播與日常的新聞播音,廣播電視播音有所不同。雖然文藝作品的演播與廣播電視播音都依托文字原版,根據播音者的個人體會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然后通過主題把握,層次分析等進行表達。但是從細節看,表達手法,內外技巧的運用都有著差異。對于《相信未來》這篇稿件我結合文藝作品演播的相關知識進行創作,通過這篇稿件更好地區分和把握文藝作品演播和廣播電視播音的異同之處,也更深入了解文藝作品演播的整個過程。

文藝作品演播

  一、分析與理解

  播音是一項再創作的藝術,一般把這種在原版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形式成為“二度創作”或“二次創作”。文藝作品的演播更看重二度創作,二度創作的前提是對文章的深入探討,對文章進行全面分析再加入自己的二度創作。

  文藝播音創作的備稿分為六步: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系背景、明確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調。首先分析理解稿件最重要,再結合自身去創作,去給觀眾進行傳遞。《相信未來》這篇稿件屬于朦朧詩,也是一首極具時代代表性的詩篇,詩歌的創作時間在1968年。從詩篇創作的背景來看,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正是一個沖突的時代造就出了如此優秀的作品。詩篇飽含濃郁的個人思想情感和獨特的個人意象組成,表達了他在絕望之中對人生和民族未來的朦朧而堅執的希望。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人生經歷和閱歷肯定是無法去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創作靈感,做不到我是作者的這個層面。但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去閱讀書籍和觀看那個時代的相關資料之后,可以有所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意義。詩篇背景的分析十分重要,了解背景才能準確表達,更好地深入理解創作者的時代、情緒、內心。

  背景分析后的初次嘗試,只是單純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背景,只是知道了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在表現形式上不會很好。我覺得自己的內心沒有把文章的情感具體化,沒有真正的把情感內化心,由心而發。于是可以利用“相似故事聯系”的方法,結合我們自身的經歷,在內心中尋找自己的相似情感,尋找這種迷茫中的希望,通過自己的某件事情來表達。情感相似,事件本身是自己發生的,所以情感更真切,也有自己的理解,這樣既對作品進行了二次創作又可以讓自己的作品具有個性。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分析和理解文章就走好了文藝演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理解稿件是起著決定性作用和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步驟。

  二、情感基調

  (一)文藝作品與新聞播音的情感區別

  文藝作品演播的基調把握也比普通新聞播音復雜,新聞播音和文藝作品演播者所站的演播角度不同,在兩者中我們播音的狀態不同,扮演的角色,用聲的情況和情感表達都不同。新聞播音是客觀角度,文藝作品相反需要站在相對主觀角度,而且文藝作品的本身就有抒發某種情感、表達某種觀點,這與新聞播音有著很大的區別。文藝作品類型多樣,表達的情感內容也大不相同。新聞播音不可以增加情感或者說情感成分幾乎沒有。文藝作品里有的除了要有全篇作品的基調以外,還要有具體段落的基調,有些對白類文章會涉及到人物性格、形象等的塑造。并且,有時會隨著作品的內容發展不同和人物的轉變發生相應的基調變化。所以文藝作品的演播涉及到運用聲音、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要靈活應對不同的角色之間的轉變,不同類型文章的情感基調,這些相對于新聞播音來講較為復雜,基調也更難把握一些。

  (二)抓文本情感“主要矛盾”

  文藝作品的基調掌握精準對整個文章有著很好的體現,就像《相信未來》這篇稿件的基調,個人情感過于濃重,在表達時就很容易偏離主體,詩既是鼓勵年輕人不能放棄,也一方面展現了當時那個時代的另一灰色面,二者最后要結合自身去闡述,很難把握。例如詩篇的前幾個“我”都展現的是作者如何相信未來,后來又是說怎樣去相信未來。但是詩篇又有大量的筆墨去寫是如何蒙蔽“我”的希望,打破“我”的希望。最后一節呼喚人們帶著對未來的信念去努力,去熱愛,去生活。這首詩基調的難在于此,詩文若只是鼓勵人們、簡單地呼吁就有些膚淺,大量的悲傷辭藻來渲染,就很容易造成喧賓奪主,悲傷色彩容易蓋過希望。整首詩是為希望呼吁。要讓人們在悲傷中,感受到“我”的信念和毅力對希望的追逐,鼓勵人們去為了未來而奮斗。在這種情感交織復雜的文章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矛盾,利用主要矛盾來推進情感的進程,使得聽眾在情感接收方面也更直接具體,更容易產生共鳴。

  文藝作品的內容形式也是需要劃分,《相信未來》詩篇格式分明,我把它劃分為了三個層次,首先是前幾節“我”如何相信未來,第二層為什么相信,第三層盡管在苦難也要相信未來。這就體現了詩篇的層次,層次的分明使得我們更容易去表達文章的情感,段落之間要有主次,重點突出的段落、高潮的段落、鋪墊的段落,進行明確的分析再結合正確的自身理解稿件可以更準確地表達,更好的展現。層次分明的表達也讓自己的演播有了一定的節奏起伏,讓演播作品對整體的美感有一個提升。

  三、表現手段

  文藝演播中表現手段更多地是身份感的體現,身份感屬于主觀的表現,與客觀的播音不同。客觀的是在講述,身份感是融入角色。演播者要投入到其中,將自己置于稿件中。若在技巧上明確,普通播音更多的是外部技巧體現,文藝作品側重于內部技巧的詮釋,讓文章內在的東西進行展示。身份感、畫面感和對象感在文藝作品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在文藝作品里面沒有這兩個意識,就算如何理解分析稿件,在表現的時候也是無從下手,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樣。

  《相信未來》這篇稿件前部分是講述自己如何相信未來,這就要充分地將自己的情緒融入進去,把情緒外化出來,根據自己的情感,不要過多考慮聲音的音色、音高、音量等。若想打動觀眾,讓觀眾有所共鳴就必須要有強烈的情感沖擊,讓觀眾感受到你的情感,才會產生共鳴。這時候“我”的身份感的必要性就體現了。身份感的融入就要利用“相似故事聯系”方法,設身處地地在當時那個背景環境,既是作者,又有演播者的個性“我”。不僅要有身份感,對象感也是在演播中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要對觀眾傳遞我們稿件的內容,就像給別人講述一樣,不能自己獨自沉醉情感其中,要有一種分享欲,真正地心里有情感,眼里有觀眾。在演播的時候若是對象感特別差,你的表演就像自話自說,讓觀眾聽不進去,不能抓住人,不能吸引人,最終可能是情緒上的自我感動,而沒有產生共鳴。很多文章中都有復雜的情感和大量的描述性語言,畫面感是給觀眾的。因為我們是有聲語言創作,只有聲音沒有配圖,聲音的畫面感也是為了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他在看—個電影一樣,腦海中會浮現演播者所描繪的畫面。這樣我們的演播作品就更立體化,表現就會更有力,更容易打動聽眾。

  《相信未來》這篇稿件整體基調還是要呼吁人們去相信未來,不論怎樣苦難都要有信念。如果在稿件的起初,沒有建立很好的對象感和畫面感,最后的呼吁會顯得很尷尬和生硬。沒有交流對象,詩篇的傳遞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演播的效果會不好,呼吁性、鼓舞性的語言就沒有了力度。我們在練習本稿件的時候,把對象感、畫面感、身份感進行著重練習。因為文藝作品的情感濃厚,演播者需要角色的沉入,所以這三感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文藝作品演播的關鍵性,是表現文藝作品的有力手段。

  四、節奏把控

  節奏對于文藝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同一個句子,因為語言目的、語言環境、思想感情的不同,語氣和節奏的要求也不相同。表演者和聽眾的角度都是關鍵性因素,也是稿件創作的最重要的一環,也是相對于較難掌握的環節。

  文藝作品的節奏是根據情感和節奏二者結合來展現的,《相信未來》前期以敘述為主,慢條斯理地把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慢慢倒出,中間強調部分放在現實如何蒙蔽自己上面,展現出情感的不同。后面的節奏要張弛有度,節奏有緊張有松弛,有慢有快。最后的呼吁性語言,更要情感的抒發,與前面的情感表現更加不同,這樣整篇文章表現得更加出色,也在整體的美感上有一個良好的呈現。文藝作品的節奏更要恰當,對于聽眾來講有節奏的作品會更深人人心,也能把文章本身含有豐富的語言魅力和藝術角度進行傳達。對于演播者,節奏是演播作品的美感,是前期所有內容的一個規整,就像一首好的樂曲節奏上令人悅耳,而不是單純的發聲和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有韻律、律動。節奏把握恰當結合良好的內外部技巧會給人造出美的意境,達到最終文藝作品演播的目的。節奏是最后的環節,是在反復的實踐中才可以找到的。而且聽眾對于作品的感受有很大程度來自節奏的好壞,節奏在文藝作品中的地位是整個作品體現的關鍵。

  五、結語

  文藝作品演播的美在于其作品的整體,不論從聽眾還是創作者來講,作品有美感才是好的作品。文藝作品精彩與否在于演播者用心的程度,用情,用心,結合自身進行二次創作,這樣的文藝作品才能更好地表達。在一篇稿件的創作過程中,感情的基調要準確定位,情緒調動要得當,內在語言和外部技巧的表現要結合。一個文藝稿件的創作要有充分的創作和備稿才能更好地把作品詮釋出來。作為播音創作者,我們需要對聽眾負責,對其提升新的審美高度,把耳熟能詳的作品以藝術的角度和更深入的理解進行傳遞,這樣的目的和態度才能更好地展現文藝作品。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