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2-03-30
今天,小影來給大家講講文藝作品演播的六大準備步驟!
·弄清背景,心中有底
·獲準意圖,把握目的
·掌握風格,融進基調
·合理劃分,表達清楚
·把握人物,外化貼切
·掃除障礙,字音準確
第一節
一、弄清背景,心中有底
文藝作品演播的準備對背景的掌握很重要,它是理解與把握文藝作品的基礎,是了解作者創作意圖與表現作品的重要條件。
文藝作品演播需要了解,掌握的背景是多方面的,比較復雜,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文藝作品的內容背景
文藝作品的內容背景,這里指文藝作品中“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自然的,歷史的,社會的。”參考作品的內容背景,可以有助于準備、理解作品內容并形成相應的演播風格。
2、作品的人物背景
作品的人物背景,指以塑造人物為主的作品中,人物的風貌及來龍去脈。
3、作品的寫作背景
作品的寫作背景,是指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如自熱、歷史和社會環境)。
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也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內涵與演播基調。人物背景,可提供作品的線索和演播人物的基礎。
4、作者創作的心理背景
作者創作的心理背景,指作者創作一篇(部)作品時的心態。
了解作者創作的心理背景可以直接提供給我們作者創作情感的源流,可以準確理解作品并調動砌我們相應的演播情緒。
5、作品的播出背景
文藝作品演播的播出背景,指作品播出在什么時代、氛圍中。演播的時代、氛圍不同,有的就要做些調整。一般來說,作品的內容背景,寫作背景和播出背景相一致時,參考播出背景可以增強演播的時代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因為演播者要敘述內容,情節,體現時代,地域等風貌,還要表現各種人物,只有對背景全方位參照,才能完成好演播任務。
為了相互補充,參照,獲準作者的創作意圖,明確我們的創作目的和創作氛圍,有利于我們對文藝作品的理解、把握和表達。對于背景,我們可以從與作品有關的介紹、文集或作者的生平、創作經歷等有關材料中去尋找。
二、獲準意圖,把握目的
所謂意圖,應理解為作者的創作立意與創作目的。文藝作品的創作立意大多潛藏在作品的內容、情節中和對人物的塑造里,這就需要我們參照各種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態度,反復閱讀,體味作品,找出作者的立意和所要達到的目的。把握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方可使我們的表達有主旨,有目的,準確并有重點。
獲準創作意圖很重要,它是文藝作品演播的靈魂。獲準創作意圖應有兩個層次需要把握。
一是表層:即表層文章,單個意向(如情節,內容或詩句內涵);二是深層:即內涵主旨,整體意向文藝作品很注意意境的營造,缺乏對作者創作意圖深層次的把握和體味,在演播中就無法體現其意境,因為意境畢竟是整體、深層的產物。
三、掌握風格,融進基調
在文藝作品的創作中,有人說:追求決定創作,理想制約風格。掌握作品風格,除了從作品本身出發外,還應參考作者的其它作品,尋到其創作風格。由演播者自身素質和表達優勢所形成的演播風格,應受制于作品風格,二者有機結合。
四、合理劃分,表達清楚
文藝作品的層次劃分,由于體裁形式的多樣也呈現出多種形式。這表現為演播者對作品情節、事件及人物情感、心理發展、變化過程的把握。
演播者在演播前,應對所播作品有總體把握和細致揣摸的過程,不但要了解作品背景,獲準作者意圖,掌握作品風格,更要按照體裁劃清層次,找到表達的落腳點,更好地體現其內蘊。
五、把握人物,外化貼切
人物,是文藝作品演播中的重要內容。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以第一人稱“我”的面目出現。他們多應當也必須有其特定的身份和身份感、思想和情感,有著自己的年齡、經歷、性格、外貌、文化、職業、興趣愛好、審美情趣和寓言習慣等。對這些因素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響到演播的貼切與否,是否準確、對味。
六、掃除障礙,字音準確
準備一篇(部)文藝作品,除了分析、理解、感受和設計表達而外,還有一項工作應并駕齊驅方可保證我們的演播質量,即掃除文字上術語、概念等障礙和讀準字音。
以上是文藝作品演播準備的幾方面概述,不同文藝作品的準備,將在講解不同文藝作品的演播中進一步提到、展開。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