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2-03-02
文藝作品演播有三大特征,形象感是其中之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文藝作品演播的特征——形象感
(一)形象感更強
形象.是文學藝術創作的依托,是其表現的特殊手段,"它是根據客觀實生活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圖畫”。(引自《辭?!肺膶W分冊第5頁)。一般而言,在文藝作品中,人物是組成形象的主體。但形象不僅指人物,也有景物,不僅指視覺形象,也有聽覺形象,文藝作品從創作到體現都離不開形象。因此,形象對于文藝作品演播具有特殊意義。理由在于,文藝作品是通過塑造各種藝術形象激發相應的情
感來打動人、啟發人和教育人的,形象思維是其創作的主要手段。因此,文藝作品的演播就應體現出具體、生動的形象,發揮其作用。欲想體現出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演播者的腦海中就必須有它們的存在和活動,用來支撐其表達。文藝作品演播,正是因為有了想象、聯想等心理活動參與喚起了具體、生動的形象,才能不斷地刺激演播者產生相應的情感,使其表達發自內心,言之有物,言之有形,言之有情,言之有意。
比如已故著名演員金乃千曾談到他朗誦話劇《屈原》中的一段獨自“雷電頌”時的體會:“我在朗誦《雷電頌》時,在開口之前,首先喚起自己的想象,在眼前出現東皇太一廟的情景:奇形怪狀的神像、狂風吹動的蜘蛛網、殿壁殘孔中透出的夜空、時隱時現的沉雷,……從這些想象的環境中,引起我對當時楚國社會狀況的聯想。在朗誦過程中,我還不斷地通過內心視象看到自然界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風的怒吼、雷的轟鳴、閃電的眩耀,我恨不能沖出廟宇,砸斷鐐銬,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于是我急切地、熱烈地一口氣說出:‘我要和著你(雷)的聲音,和你一同跳到那沒有邊際沒有限制的自由里去!’這時,一聲霹靂(想象中的)在天邊炸響,我猛一回頭,看見閃電像火球一樣地拖著尾巴涌向大地,我興奮地說:‘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哪!......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牢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這三個劈開一聲比一聲強烈,和霹靂聲混在一起,成為我心中的三聲劈靂。隨著這些想象中的環境的變化,我覺得自己似乎也能夠像屈原那樣呼風喚雨、那樣與大自然溶為一體,構成一曲和大自然同化的交響詩。”
我們試想,如果沒有具體、真切的畫面、場景以及閃電、雷聲的視覺、聽覺和人物形象在朗誦者腦海中出現,朗誦者怎能感情飽滿地去歌頌、去吶喊、去抒發呢?同樣,聽眾也不可能領略到屈原,這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情懷以及他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見,在文藝作品演播中,應始終有特定、具體的形象相隨,一旦形象的鏈條中斷了,我們的表達就會受阻,出現脫魂、失境、情淺、聲白等現象。
為什么說文藝作品演播的形象感更強,播音不也要求形象感嗎?是的,播音也要求形象感,但由于工作性質和創作依據不盡相同,所以,一般播音中的
形象感往往不及文藝作品演播這樣具體,要求這樣高。有時,僅是一種有趨向的模糊感覺即可,不需形象的具化,如新聞、評論等一般性播音。而文藝作品演播,失去具體的形象便無法開口表達了,因為它所表達的內容都是有具體形象和,沒有具體地形象感覺便不能準確表達。所以,形象感,是文藝作品演播的特征之一。
此外,形象感不僅是指演播者在語言表達創作的過程中,自己頭腦中有形象的存在和活動,且指通過演播者的表達能使聽眾產生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感,這才是文藝作品演播特征中形象感的完整內涵。
以上就是關文藝作品演播的特征的介紹,如果大家想看跟多內容,可以持續關注本站或者點擊文章下方留言!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