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1-09
文藝作品演播與播音雖然都是依據作者的文字稿進行表達創作,同屬于藝術語言表達范疇。但是無論是從分析與理解、表達手段與形式或工作任務與作用來看,它們都存在著某些差異。區分與把握它們二者的異同,對播音生來講十分必要。
文藝作品演播與播音的不同主要在分析與理解、表達手段與形式這兩方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
一、分析與理解
文藝作品演播的分析、理解與播音備稿的途徑與方法基本相同,播音的備稿六步是: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系背景、明確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調。而文藝作品演播,還與其有所不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把握主題
文藝作品的主題,往往不易一目了然。因為文藝作品的主題大多蘊含在作品的內容、情節之中或潛藏在人物的塑造里,不如普通播音稿件顯而易見,因此,應細致考察、精心提煉。
2、掌握背景
文藝作品的背景一般比普通播音稿件復雜。因為普通播音稿件大多只有寫作背景與播出背景,并且二者基本一致。播音注重時效性,如若二者不一致時,以播出背景為準。而文藝作品演播,演播者往往需要掌握與作品有關的幾個背景,方能準確理解、把握作品和人物。并且,作品的寫作背景、內容背景與播出背景大多不一致。此外,文藝作品演播大多以作品內容背景為準。
3、形成基調
文藝作品演播的基調把握也比普通播音復雜。原因在于,有的作品除了要有全篇作品的基調以外,還要有具體人物的基調。并且,有時會隨作品的內容發展和人物的轉變發生相應的基調變化。
4、劃分層次
文藝作品層次劃分的形式多于普通播音稿件,因為文藝作品的體裁多樣。比如,詩歌是以行的形式出現,廣播劇與影視配音的劇本又是以人物對話、獨白的形式出現,因而,劃分層次也就形式多樣,但卻都以內容緊密為基礎。
二、表達手段與形式
文藝作品演播的表達手段與形式同普通播音的區別:
1、身份與身份感
普通播音,大多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和身份感表達,如若需要,可轉換為第一者的身份感,而播音者的實際身份并沒有變。而文藝作品演播,則大多需要以第一者的身份和身份感出現,有時根據需要,還須轉換為幾種身份和身份感方可勝任演播任務。
2、對象與交流方式
普通播音中,播音者往往是與自己想象中的對象進行“交流”即“想象交流”。(根據需要,偶爾也有與合作者的“直接交流”)而文藝作品演播中的交流,除了有“想象交流”以外,更多的是與對手的“直接交流”。除此之外,普通播音一次創作中的對象比較單一和穩定,而文藝作品演播的一次創作中,對象往往多樣、不穩定。因為演播者根據需要,(如演播人物)往往要面對不同的對手,變換幾個對象,因而,需形成不同的人物關系和交流方式,這要比普通播音的情況復雜得多。
3、內心視象
文藝作品演播的特征決定,在整個演播過程中都離不開內心視象。相比之下,普通播音中有些文體及稿件這方面的要求就相對弱一些,有的甚至以邏輯思維為主去表達即可,不需要較為具體的內心視象(比如新聞、評論)。
4、節奏
在文藝作品演播中節奏至關重要,它是情感變化的晴雨表和溫度計,不同色彩的情感及情感變化的幅度與不同人物的性格、心境等等都需通過有形、多變的節奏反映出來。而在普通播音中,由于稿件形式與內容的局限,節奏往往不如文藝作品演播那樣變化大。
5、表現形式
文藝作品演播表達形式可以夸張,人物可以扮演,并且可以運用“非語言表情聲音”。而普通播音則不可以用這些手段和方式來表現,原因在于工作性質不同。
文藝作品演播與播音有什么不同到這里已經為大家分享完了,不清楚的同學可以收藏、認真閱讀下。播音主持的備稿六步的詳細資料大家可以在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院播音藝考攻略中查看!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