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普通話語音與發聲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普通話語音與發聲

播音專業平舌音“口水音”之謎:成因與破解之道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5-04-22

播音專業的學習中,總有些細微卻惱人的發音問題像藏在暗處的小尾巴,時不時冒出來搗亂。比如發“z、c、s”這類平舌音時,有些人總會伴隨著“口水音”——那種黏糊糊、濕噠噠,像含著口水說話的雜音,輕則讓聲音顯得不清爽,重則破壞整個表達的質感。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卻讓許多學習者困惑不已:明明已經很努力練習發音,為什么還是擺脫不了這惱人的“口水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小眾卻真實存在的困擾,從生理到心理,從技巧到習慣,一步步揭開它的面紗。
 
一、“口水音”從何而來:藏在發音背后的生理密碼
      要解決問題,先得搞清楚根源。當我們發出“z、c、s”這些平舌音時,口腔究竟在經歷怎樣的運動?從發音原理來看,平舌音屬于舌尖前音,需要舌尖輕觸下齒背,舌頭前部上抬,靠近上齒齦,形成窄縫,氣流通過時摩擦成聲。這個過程中,舌頭的位置、口腔的開合度、唾液的分泌量,甚至呼吸的節奏,都可能成為“口水音”的導火索。
 1. 舌尖位置的“越界”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舌尖擺放位置不準確。比如,本應輕觸下齒背的舌尖,可能不自覺地后縮或前伸,導致舌面與上齒齦的接觸面積過大。當舌頭過度擠壓口腔前部時,唾液會被強制“趕”到舌尖附近,形成積聚。就像用勺子舀水時用力過猛,水會從邊緣溢出一樣,多余的唾液在氣流通過時被帶動,發出“滋滋啦啦”的雜音。
 2. 口腔濕度的“失控”
      播音時,口腔需要保持適度的濕潤,但過度濕潤就會適得其反。有些人天生唾液分泌旺盛,或是緊張時口腔黏膜腺體活躍,導致口水增多。當發平舌音時,快速的氣流與舌面摩擦,就像攪動一杯水,唾液被“激活”成細小的氣泡,隨著聲音一起沖出,形成惱人的“水聲”。這種情況在初學者中尤為常見,因為精神緊繃會加劇唾液分泌,形成惡性循環。
 3. 呼吸與發聲的“錯位”
      播音的呼吸講究“氣沉丹田”,但很多人在發平舌音時,容易忽略呼吸與發聲的配合。如果呼氣過猛或過急,氣流會像突然打開的水龍頭,沖擊力過強,不僅會讓舌尖顫抖,還會帶動口腔內的唾液飛濺。反之,若氣息不足,發聲時舌頭不得不更用力地擠壓,同樣會加劇唾液的分泌和攪動。就像開車時油門踩得忽大忽小,車子會一頓一頓,呼吸與發聲的不和諧,也會讓聲音變得“磕磕絆絆”。

 

二、破除“口水音”的三重境界:從技巧到習慣的蛻變
      找到了問題所在,接下來就是針對性的解決之道。破除“口水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分階段、有層次地練習,從調整生理狀態到重塑發聲習慣,逐步攻克難關。
 1. 基礎功:口腔的“清場”與“校準”
  舌尖定位訓練
      對著鏡子,伸出舌尖輕觸下齒背,保持這個姿勢發“z、c、s”。注意觀察舌尖是否穩定,有沒有后縮或前伸的傾向??梢杂檬种篙p輕按住下巴,感受下頜的放松狀態,避免舌根用力過度。每天練習5分鐘,就像給舌尖“劃定安全區”,讓它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口腔保濕與控制
播音前1小時避免吃太咸、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這些會刺激唾液分泌。如果唾液過多,可以輕輕吞咽幾次,或用舌尖輕抵上顎,讓唾液自然流入咽部。也可以含一片薄荷葉(注意不要咀嚼),清涼的感覺能暫時抑制唾液分泌,同時讓口腔保持清爽。
  呼吸與發聲的“慢動作”磨合
      先做“無聲呼吸練習”:雙手叉腰,慢吸慢呼,感受腹部的起伏,確保氣息平穩。然后輕聲發“z、c、s”,用手摸脖子前側,檢查聲帶是否過度振動(正常情況下應只有輕微震動)。一開始可以放慢語速,就像用慢鏡頭拍攝一樣,讓每一個音都清晰舒展,等呼吸與發聲配合熟練后,再逐步加快速度。
2. 進階法:從“精準”到“輕盈”的跨越
   舌尖的“彈性訓練”
      想象舌尖是一只靈活的小松鼠,在發“z、c、s”時,輕輕彈動而不是死死抵住下齒背??梢跃毩?ldquo;舌尖打響”:舌尖快速擊打下齒背,發出“噠噠”的聲音,每天練20次,增強舌尖的靈活性和控制力。當舌尖能輕松彈起時,發平舌音就會像彈鋼琴一樣有節奏感,減少與唾液的“糾纏”。
   氣流的“柔化處理”
      找一張薄紙,貼在墻上,對著紙發“s”音,觀察紙的飄動幅度。理想的狀態是紙微微顫動,而不是被吹得亂晃。如果紙動得太厲害,說明氣流過強,需要調整呼氣力度。就像吹蠟燭時,要讓火苗輕輕搖曳而不是熄滅,柔和的氣流既能保證發音清晰,又能減少對唾液的沖擊。
   “干音”與“濕音”的對比練習
      準備兩段錄音:一段故意帶著口水音發“z、c、s”,另一段盡量控制口水音。反復聽對比,感受兩者的差異。有時候,耳朵比嘴巴更敏感,通過聽覺反饋,能更快找到正確的發聲感覺。就像學畫畫時對比原畫和自己的作品,差距一目了然,改進方向也就清晰了。
3. 高階術:從“刻意控制”到“肌肉記憶”的升華
   繞口令的“脫敏訓練”
      選擇一些包含平舌音的繞口令,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先慢速練習,確保每個音都干凈利落,再逐步加快速度。一開始可能會因為語速加快而出現口水音,但堅持練習后,口腔肌肉會形成記憶,就像熟練的打字員不用看鍵盤也能準確敲擊,舌頭會自動調整到最佳狀態。
   模擬場景練習
      想象自己正在播報新聞、主持節目,在有感情、有節奏的表達中融入平舌音練習。比如,播一段關于“森林、草原、溪流”的稿件,里面有很多“s、c”音,在投入情感的同時,注意控制口水音。這就像演員在表演中融入技巧,讓技術成為表達的工具,而不是負擔。
   心理暗示的“正向循環”
      很多人一想到“口水音”就緊張,越緊張越容易出錯??梢栽诰毩暻皩χR子微笑,輕聲對自己說:“我的聲音很清爽,平舌音就像清晨的露珠,干凈透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放松神經,減少唾液分泌,形成良性循環。就像運動員賽前給自己打氣,心理狀態好了,身體才能更好地配合。

 

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
      除了生理和技巧層面的問題,還有一些生活習慣和細節可能悄悄助長“口水音”,需要格外注意:
1. 牙齒與舌位的“隱秘關系”
      如果有牙齒不齊(如前牙突出、咬合不正)的問題,可能會影響舌尖的擺放位置,導致唾液積聚。這種情況下,最好咨詢專業的語音矯正師,通過針對性的訓練調整舌位,或者在必要時進行牙齒矯正。就像建房子地基不平,需要先修整地基,發音的“地基”穩了,上層建筑才能牢固。
2. 喉嚨的“過度用力”
      有些人誤以為聲音洪亮需要喉嚨使勁,結果導致舌根緊張,擠壓唾液腺。其實,播音的發聲核心在氣息,喉嚨應保持放松狀態。可以通過“哼鳴練習”來感受:閉上嘴巴,發“嗯”的聲音,感受鼻腔和頭腔的振動,而不是喉嚨的緊繃。就像拉小提琴,用力壓琴弦反而聲音難聽,放松手腕才能拉出優美的音色。
 3. 飲食與作息的“蝴蝶效應”
      熬夜、疲勞會導致口腔黏膜干燥或水腫,影響唾液分泌和舌頭的靈活性。而辛辣、油膩的食物會刺激腸胃,間接影響口腔狀態。保持規律的作息,清淡飲食,就像給身體“定期保養”,發聲器官狀態好了,自然能減少不必要的雜音。
 
四、寫給每一個努力發聲的你
      在播音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專屬自己的“攔路虎”。“口水音”或許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關卡,但攻克它的過程,卻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發聲器官,學會與身體對話。就像打磨一塊璞玉,每一道細微的劃痕都是通向完美的必經之路。
      當你對著鏡子練習千百次,終于在某一天發現,平舌音如春風拂過湖面般清爽,沒有了惱人的雜音,那種成就感會比任何贊美都更動人。這不僅是技巧的提升,更是對耐心和毅力的考驗。記住,所有看似簡單的“正確發音”,背后都是無數次的調整和堅持。就像鳥兒學飛,一開始總是跌跌撞撞,但只要不斷扇動翅膀,終有一天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所以,別著急,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每一個“z、c、s”都成為你聲音里的閃光點。當有一天,你站在舞臺上或話筒前,自信地發出清晰、流暢的平舌音時,那些曾經困擾你的“口水音”,早已化作成長路上的鋪路石,默默見證著你的蛻變。
 
      愿你的聲音如清泉流淌,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努力的溫度,干凈、明亮,充滿力量。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