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1-04-14
開嗓發聲是播音主持藝考生必須要學會的一項,練習之前必須要打開喉嚨,那么,打開喉嚨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呢?
【收小腹】:腹部肌肉緊張內收,使腹肌與橫隔肌形成對抗,產生歌唱需要的強勁的氣息。
【站胸骨】:站定,胸既不挺也不塌,胸肌更不能僵持,兩肋自然外擴,使橫隔肌展平下移,以達到與小腹對抗的力。胸部站定,始終保持兩肋外擴是保持氣息對抗的關鍵。
【拎舌根】:放松舌平面,與 口蓋 的距離適當拉開,鼻咽腔向上拎,使聲音從舌平面往后腦拎,靠吸氣狀態的力量順勢把聲音拎上去,始終拎著唱。
用“松開頜關節”的方法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是相對喉頭下壓、緊逼、擠捏、卡夾而言的。所以,首先我們必須改正引起下壓、緊逼、擠捏、卡夾等現象的喉肌的錯誤活動,讓喉嚨及喉肌處于放松自然的狀態。真正打開喉嚨不應是橫向打開,否則就會變成撐大喉嚨。其實緊捏與撐大的力量都不是施加于喉結上,因為喉結是甲狀骨連接在環狀骨上而組成的,本身是相當堅固的喉體,肌肉的運動一般都不能改變它的大小,但這種緊與撐的感覺會實際地反應在聲帶的運動之中。
當喉肌作“撐大”喉肌的感覺活動時,聲帶會產生閉合不良而拉開,相反當喉肌作“捏緊”的感覺活動時,聲帶會過分閉合而使氣息需要超常力度才能通過聲門發聲。如果喉部肌肉放松了,喉結沒有受到外部干擾,聲帶就會恢復與氣息力度的對抗平衡。因此,真正打開喉嚨不應是橫向打開,而是在喉頭、喉肌放松的前提下作縱向打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聲音向上下兩方穿透,引起頭結構與胸結構的振動,使聲音成為整體的混合共鳴,達到增大音量、美化音色的效果。
“頜關節”俗稱牙關,如果牙關肌肉放松了,只要松開上下臼齒就能打開頜關節。反之,如果緊張或錯位打開,那么頜關節是不能打開的。例如當你張大嘴巴去咬蘋果時,你的頜關節是充分打開的,但肌肉比較緊張。然后放松肌肉合攏頜關節,接著再“打開”再“合攏”,反復這樣練習之后,你就能充分松開頜關節了。另一個體會“打開頜關節”的方法就是做“打哈欠”的模擬動作,在“打哈欠”的同時,有意識的向口、鼻咽腔(即向軟腭小舌頭的方向)倒吸一口氣,這時頜關節也就能真正充分的打開了。
頜關節的打開其實就是上下臼齒的分開,不光是下顎(下臼齒)向下松開,更重要的是在下顎向下做垂直松開動作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感覺上牙床(上臼齒)也在做向上抬起的動作。除了用以上三種方法打開喉嚨之外,還可以用“嗓子較緊”的人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的方法打開喉嚨,這里不是指音色的模仿,而是指技術的模仿。以及仰頭唱純a的辦法打開喉嚨,因為當頭向后仰時,喉結不可能再往上跑,喉嚨會自然打開,聲音會流暢的出來。做這個練習時,喉嚨要盡量放松,要把聲音唱對、唱準。
打開喉嚨既能擴大基音又能美化聲音,是歌唱者用最小的力氣和最節省的呼吸獲得流暢自如優美聲音的重要技巧。
如何掌握打開喉嚨的技術,在多年的藝術實踐與教學中得出了這樣的經驗:
一是要了解打開喉嚨的生理肌能。有科學的理論基礎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歌唱與教學不盲目;
二是要有正確的打開聲音的概念。有一副敏銳的判斷辨別聲音的耳朵;
三是要有好的豐富的打開喉嚨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建立吸氣狀態的發聲機制是打開喉嚨的關鍵。此方法原理簡單、手段巧妙、效果明顯。即在吸氣的姿勢和狀態下發聲。
吸氣發聲使 會厭 豎起,自動自如建立聲音通道。會厭 位于舌根和喉頭之間,它是喉頭的大門,對聲門起保護作用。
當我們在吞咽時喉頭上提,會厭向下,蓋住喉頭,使吞咽的食物或飲料經過會厭進入食道,而不致落入氣管使發聲器官受到危害乃至生命危險。而當我們歌唱時,會厭會蓋住喉頭,由聲帶振動而發出的微弱的基音就得不到擴大與美化,就好像人捂著嘴巴在說話一樣,聲音小悶。
因此,歌唱時我們要讓會厭豎起來,讓喉嚨打開,使聲帶發出的基音經過得到擴大與美化。那么,會厭堅起來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吸氣,吸氣時 會厭 自然豎起,咽腔隨之打開、內繃,形成聲音的通道。
吸氣發聲解決了喉嚨打開與聲帶關閉的矛盾。喉嚨打開與聲帶關閉是聲樂技巧的難點,許多歌者吸氣時可以放松、打開喉嚨,而發聲時卻又緊張上提,吸氣發聲使喉外肌松馳,同時由于強大氣流的經過,利用貝諾利氏原理使聲帶被動擋氣,聲帶呈邊緣振動。
始終吸著唱,這樣就毫不費力解決了喉嚨打開聲帶關閉的矛盾。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