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9-12-24
有人提到“說話要盡量用胸腔”,因為外國人說英語是用胸腔發音,所以更渾厚。其實這只說了發音的部分,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的老師
我們聽到的聲音,總的來說涉及到“發聲”和“共鳴”兩個部分。
發聲,涉及的身體部位是:咽、胸、腹。(從上往下)
共鳴,涉及的器官是:喉、鼻。(從前往后)
1. 發聲:是指聲音的來源,不同聲音的來源決定了這個聲音能支撐多久。
不通部位發聲的持久度是:咽<胸<腹。
發聲部位越靠下,越持久有力。
1)中國人習慣用咽發音,就是用嗓子喊,這樣容易氣短。
2)英語國家的人習慣用胸發音,氣長一些。
3)那誰用腹部發音呢?請留意各種高音歌唱家,這些人是用腹部發音的,否則唱一首3-4分鐘的哥,或者更長的歌劇,氣是提不上去也持久不了的。這就是為什么,你經常能看到,一些高音歌唱家唱歌的時候總是不自覺把手放近小腹部,并且身體稍微往前傾,那是因為他在提氣啊!流行歌唱家一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周杰倫唱歌就是用嗓子發音,他從來不用扶小腹,他的歌好聽不是因為聲音好聽,而是勝在節奏感
2. 共鳴:共鳴決定聲音傳播的立體度。以共鳴強度為半徑,圍繞發生源畫球,就是聲音的共鳴范圍。
不同部位的共鳴力度是:喉<鼻。
共鳴部位越靠后,聲音越立體。
1)中國內地習慣用喉共振。
2)臺灣腔是用鼻共鳴,共鳴稍微靠后,所以聽起來更軟更好聽點。
3)英語一般都是用鼻共鳴。
聲音好聽程度一般是:發音部位越靠下,共鳴部位越靠后,越好聽。
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讓你說話更好聽,播音主持專業的同學可以試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