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通,就是用清晰、響充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通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監費,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通,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徽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
第一:熱情洋溢的表演心態這種朗誦“不同于生活中的談話,不同于語文課上的朗讀,不同于大會上的發言,不同于當眾發表的演講,也不同于話劇的角色塑造,更不同于話筒前的報
告新聞”。演繹式的朗誦心態,是指朗誦者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我就是”的心態,似乎情節就發生在自己身上,抒情主人公就是朗誦者自己。這種心態使朗誦者本人和作品中的“我”合二為一;但同樣要注意自身的特色,避免為演而演、帶上人工雕琢的痕跡。
第二:張馳鮮明的疏密尺度 這里是指語流的速度,必須有快有慢,不要一快就到底,一慢就托到尾。要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疏密尺度,因語氣、重音、重點、基調的差別而改變。主要表現在節拍的一定時值內所容乃的字詞數量,一個節拍中可能是一兩個音節,也可能是多個音節,而每個音節的時值有會有諸多的不同。
李白-→乘舟-→將→欲行一→,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一→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一→畫一→。
毛澤東《如夢令·元旦》
第三:高低起落的抑揚幅度 抑揚,應該包含高低、強弱、快慢,這里主要指高低起落。沒有起伏就沒有流動,沒有流動就沒有生命。抑揚頓挫,是表達內容的需要是語氣的夸張和色彩分量渲染的需要,不是故弄玄虛,不是嘩眾取寵。抑揚講究漸變和突變,要避免不足和過分。初學者,主要是不足,因此,先不要怕過分。抑揚幅度可以先定一個基線,上行五度,下行五度,大體可以顯示抑揚的起落差距。
第四:見微知著的剛柔強度 這里的剛柔,一般表現為聲音的強度,或者叫硬度。它不同于噴彈力度,不表現在音節的點上,又不同于抑揚幅度,不以聲音的高低為其尺寸。而所謂聲音的強度,絕不簡單的歸結為聲音大小,或聲音強弱。有時,剛性銘心啊,卻可能聲音低,有可能聲音小;有時,柔性明顯,卻可能聲音高,也可能聲音大。一句一段,不可能一剛到底,或一柔到底。總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互相映襯,互為主從。
第五:濃淡相宜的明暗亮度 有聲語言不僅有剛柔相濟,更有明暗互補。這里的明暗,是一種亮度,時思緒、心境的一種顯露。明暗亮度的“明”是指:氣息較集中,口腔控制稍緊,共鳴腔較開,吐字稍著力,聲音走勢較向上。反之則偏暗。明暗亮度,必須講究多層次,亮到極點會刺耳,暗到極點會吃字。
詩歌朗誦的語氣運用 1.語氣,是以語句為中心,考察語句的“這一句”特性,從而連接上一句、下一句,甚至連接上幾句、下幾句的基本表達手段、方式、方法和技巧。
2.我們已經談過的表演心態,噴彈力度,疏密尺度,抑揚幅度,剛柔強度,明暗亮度,都要落實到“這一句”之中。這諸種綜合運用并不是相加、疊加,而是相融合、化合,成為一個整體。
3.詩歌語氣類別一般分六類。
一、波峰類 二、波谷類 三、上山類、 四、下山類 五、半起類 六、突變類
現代自由體詩
現代自由體詩,不再受嚴格的字數、行數、平仄、對仗的限制,逐漸向自話、口語的風格體裁靠近,更有利于敘述故事、抒發感情、營造意境。但是這并不等于“
散文化”、可以不注意推敲、煉字、立意。
現代自由體詩歌朗誦提示:
1、了解全詩內容,主要是寫了什么事、什么情、什么主題?
2、重點把握詩中的語言風格、表現手法、具體特點。
3、朗誦者要有現代感、時代感、目的性。引發厚重的歷史感和已知的回敘感。
4、朗誦時要擇取鮮明的、貼切的語言樣態。要注意整體性、疏密度的不同變化。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準備的一些在我們
詩歌朗誦中所用到的小技巧了,希望可以給你一點自己的啟發,然后同時你在日后的播音藝考中取得自己心儀的成績,加油藝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