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朗誦技巧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朗誦技巧

《春》散文朗誦節選技巧的解讀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6-24

  眾所周知,散文是抒情類的文體。散文朗讀中抒情固然是重要的,但朗讀散文也需要技巧。有了技巧,我們朗讀才能恰有好處。

散文朗誦

  下面是我們精心整理的一份散文朗誦技巧資料。

  散文是指篇幅短小,題材多樣,形式自由,情文并茂且富有意境的文章體裁其特點是通過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各種表現手法,創造出一種自由靈活、 開散神餳、生動感人的藝術境界

  散文的朗誦基調

  散文總是從作者主觀視點來觀察世界萬物,從中有所感悟,于是有感而發,抒發自己的感想。讀散文,聽散文,似乎是跟著作者去看去想,最終和作者想到一塊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會像演講那樣異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誦時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長而不用加重的方法來處理強調重音,散文雖然不像詩歌那樣有規整的節奏和嚴格的韻律,但是也講宄節奏和韻律美。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對稱結構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節選)

  例如:“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在朗讀時,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調來

  這對語句,使文中的韻律美表現出來

  散文也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散文以抒情為主,不寫人和事

  空間的感覺,“來了”和“近了”,表達的都不對。特別是“近了”二字,表達的方式反而是遠。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一句的遞進處理是不錯的,重音基本上對。這幾句是非常典型的教材例句,一級重音在“山、水、太陽”這三個字,后面的“朗潤”、“漲”、“紅”是二級重音。后面幾個動詞讀的還是有些重了,會影響文章的條理清晰。

  “打兩個滾、踢幾腳球”和“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其實是一系列的動作場面,應該連貫處理。但銀杏把它分為兩組了,這樣分組就割裂了這一系列活動。而且,踢球應該比打滾更激烈,銀杏在讀踢球的時候,聲音卻弱化了,雖然聲音有變化,但表達出的形象感受與聽者的邏輯感受是不一致的。會聽著別扭。

  接下來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平了一點,缺乏孩子的對春的天真的驚喜。

  “桃樹、杏樹、梨樹……”三個詞的處理是對的,這三棵樹終于有了距離,不在一個坑里了。有的朗讀者把三棵樹連讀,好像把三棵樹種在同一個坑里一樣,沒有視線的變化,那就完全沒有畫面感了 。

  “紅、粉、白”這三種花的處理不錯,有色彩感。

  “眨呀眨的”,應該快速一些。這里的形象,應該像孩子的眨眼,而不是老年人的眨眼。

  簡單總結:

  上面是一些具體之處的提示,越具體,越深入。越具體,越容易入手解決。

  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希望能通過這些提示,幫助大家明確,如何去塑造畫面感?如何準確地把握《春》這篇文章的獨特性。

  散文朗誦的技巧就講到這里,希望播音主持培訓的同學們能細致地感受和把握好文章的細節,更上一層樓。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