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4-10
2020年伊始,中國人為一場疫情所累,卻又開始習慣了書寫。特別是寫信。因為無法見面,只能見字如面。所以,通過朗讀信件為抗議一線人員致敬!最近,央視就推出了一檔節目《兩地書》,邀請到了許多電影人,為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許多平凡人,寫信、讀信。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董卿制作的《朗讀者》是民間閱讀復興的一大標志,在她的節目里,我們閱讀中國人的情感,那些被書寫出來的喜怒哀樂,讓人哭,讓人笑、也讓人思索很多人通過《朗讀者》,又回憶起了鴻雁傳書、見字如面的感覺。
武漢的疫情到今天
已經真正變成了全球事件
韓國、意大利等地確診不斷增多
但是人民日報今早發布
中國各地疑似病例已經少于1000人
而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
也準備「休艙」了
網友們評論,早日關門大吉
這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
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
朱一龍、王寶強、郭曉東、李光潔、陶紅、陸川。。。
全部參與了這個書寫與朗讀的計劃,
后續, 還會有更多明星參與
一信、一事、一人,
他們將武漢那頭,人們的無畏、艱辛與堅信,給我們娓娓道來。
微博上就有粉絲評論,這是通過閱讀,來講述非常時期,中國人的善和勇,堪稱 “疫情版”的《朗讀者》
雖然也是請明星來閱讀書信,
但《兩地書》和《朗讀者》還是有所不同,明星們的所讀所念,
不再是名家名篇,而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是一封寫給堅守武漢抗疫第一線的“戰士”們的信。
《兩地書》一開場,
就充滿了濃濃的武漢的江城味道。
節目特別請來了武漢伢子朱一龍,用武漢家鄉話,念了一首《武漢,你好嗎》
說實話,這段《兩地書》的片頭念白,朱一龍讀來,有一種溫柔的心酸感。
完全不是歲月靜好里,硬扯出來的風花雪月,
大家可以跟著視頻來聽聽看。
看著那些鏡頭里閃回的別離與擁抱,聽著那句“你在哪里?你還好嗎”
我們不自覺地,鼻子就酸了。
真的,疫情期間,
這些普通人的平常故事,這些甲乙丙丁的不舍與眼淚,
太多太多,無法被記錄的現場,卻從《兩地書》的“信紙”上,
落到我們的心坎兒里。
比如,導演陸川那封《兩地書》的主角,
就讓我們見到了——一個武漢人與自己城市最深的羈絆
陸川的這封信,寫給了武漢《長江日報》的記者詹松,
說實話,這是整個疫情期間,
最讓人心碎的一個瞬間,
傷心至極的人,說不出太美太大的話,
哭著喊一句“我的武漢”!
就詞窮了。
不要看不上這樣的簡單和直白,詹松、還有千千萬萬武漢人與這座城幾十年的耳鬢廝磨,
都在里頭了。
陸川看見了這份情,
這聲不經設計,毫無預備的哀哭,讓這個拍過《南京南京》的導演又一次見識到了,中國人與他們的城之間,
死生契闊的倔強之戀。
家鄉之愛,平時不過是一個正確但又遙遠的詞,但這個冬天,武漢人、中國人,
真真實實地嘗到了“失鄉”的滋味,卻也切切實實地擔起了“救鄉”的重任。就像陸川說的,最后,大家或許都發現,
我們是武漢的,
而武漢,也是我們的。
他們是來自濰坊的建筑工人5人團,他們在武漢最需要建筑工人的時候,連夜趕往火神山工地。
其中有一個叫田志陽的,寫了遺囑,把銀行卡塞給老婆就走了。他跟老婆說:
“如果我真的出事了,讓兒子往武漢方向磕三個頭就行。“
以上就是《兩地書》朗讀致敬奮戰抗疫人員的信件,如果大家還想看更多內容,可以到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瀏覽!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