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朗誦技巧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朗誦技巧

古代的朗誦是如何定義的?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9-07-16

  現代人會覺得這個常見的詞語并不難理解,其實我們要準確理解它,尤其是要從學術規范的角度來定義朗誦,卻并非易事。那么,古代的朗誦是如何定義的?

朗誦

  要弄清這個詞語,我們首先應該區分幾個相關的基本概念。現代漢語中與“朗誦”相關的詞語有“誦讀”“背誦”“朗讀”“吟誦”,其中最核心的基本詞有:朗、誦、讀、吟等。

  《說文》:“朗,明也。從月,良聲。”“明亮”應該是“朗”的本義,由此也引申出“響亮”這一義項。孫綽《游天臺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據此義項,我們今天常常使用的詞語“朗讀”就是“大聲讀出”的意思

  《說文》:“誦,諷也。從言,甬聲。”《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鄭玄注:“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說文》中“諷”“誦”互訓,二字都有“讀出來”的意思。我們看到,東漢著名經學大師鄭玄力圖對這對近義詞在語義上加以區別,對此,清代學者段玉裁更明確解釋說:“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以聲節之。”段玉裁認為,背著文本忠實地小聲讀出來就是“諷”,“諷”更強調

  以上就是古代的朗誦是如何定義的?內容介紹,古代的朗誦和現代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播音主持培訓的小伙伴要認真了解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