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唱中,呼吸與共鳴,關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整體表現。好的聲音,如果沒有各" />

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朗誦技巧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朗誦技巧

朗誦中的五腔共鳴運用如何做到?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19-04-03

五腔共鳴不僅可讓聲音更洪亮,還可以讓你的聲音更有穿透力,那么,朗誦中的五腔共鳴運用如何做到?
 
五腔共鳴運用

 
在歌唱中,呼吸與共鳴,關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整體表現。好的聲音,如果沒有各共鳴腔體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五腔共鳴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一、共鳴腔體的分類
人的共鳴腔體有很多,有大有小,根據振動源的頻率高低在各個不同的共鳴腔體引起共鳴。在歌唱運動中,我們一般認為可分成胸腔共鳴、口咽共鳴和頭腔共鳴三個區域,其中還可以細分成口腔共鳴、咽腔共鳴、鼻腔共鳴等等。
一般認為,胸腔的共鳴常常在比較低的聲部運用得較多,也常常在各個聲部的低聲區運用較多。實際上我們每個聲部的所有聲區,都需要有胸腔共鳴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
我們常常把頭腔共鳴稱之為頭聲,意思是相同的,頭腔共鳴是我們聲音中最具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聲音明亮、光彩、輝煌、穿透力強,頭腔共鳴幾乎決定了聲音的質量。

二、什么是頭腔共鳴
從理論上講,獲得良好聲音的重要因素便是獲得頭腔共鳴,而在我們實際演唱過程中,人主觀感受到的是面罩這一部分在振動,而面罩腔體則是由額竇、上領竇以及顴骨組成的。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構造不一,也就造成了感覺面罩部分振動的部位也不一樣。歌唱的時候只有使聲音進入面罩,才能使聲音更明亮、更就有穿透力。其次的作用是利用頭腔共鳴,更能使聲音上下統一、咬字清晰以及向更高音區擴展。也就是說利用頭腔共鳴能夠使歌者在歌唱的時候,對聲音位置準確定位,一張嘴、一發聲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位置演唱,一旦聲音處于高位置上,那么無論歌者唱什么音或是以多大的聲音唱都能夠運用自如,這時,你便變成了聲音的控制者。那么,聲音就可以流暢、連貫的發出來了。

五腔共鳴運用的好能夠為聲音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尤其是學習播音的小伙幫一定要靈活運用,加油!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