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學苑!

全國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60-2997

即興評述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播音藝考攻略 > 即興評述

即興評述話題:食品穿“童裝”,蒙你沒商量!

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fā)布時間:2022-04-22

  “適合兒童口味”“專門為寶寶設計”……近年來,市場上涌現(xiàn)出一大批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如兒童餅干、兒童醬油、兒童牛奶、兒童飲料等,吸引了很多家長的目光。但這些所謂“兒童食品”并非專為兒童設計,家長不宜盲目購買。

  2021年9月,有媒體測評18款電商平臺常見的兒童醬油后發(fā)現(xiàn),其中5款鈉含量超過了普通醬油,而部分兒童醬油的價格約是普通醬油價格的32倍。窺一斑而知全豹,“兒童食品”真的水很深。

  拿兒童二字“鍍金”,“兒童食品”其實是“概念食品”。早在“兒童食品”大行其道之前,就有不少產(chǎn)品以“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之名吸引了大眾關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某品牌兒童營養(yǎng)液憑借“喝了XXX,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輕松走紅市場,被理解為有營養(yǎng)價值的飲品。現(xiàn)如今,打著“健康綠色”“無添加劑”“助力成長”“營養(yǎng)”等各色招牌的“兒童食品”更是堂而皇之占據(jù)各賣場、平臺的顯眼位置,成為很多有娃家庭購物車里的“主菜”。

  但事實上,目前我國僅有針對0-36個月嬰幼兒的配方食品、輔食的食品安全標準,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標準與歐盟標準基本保持一致。并沒有針對3周歲以上兒童的相關食品標準,市售的“兒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通常只是把大包裝換成精巧的小包裝。很多家長之所以購買,主要就是信任包裝上的“兒童”倆字。而業(yè)內(nèi)專家則證實,我國沒有設置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兒童食品”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

  商家為何熱衷于炮制“兒童食品”概念?是因為普通食品一旦穿上“童裝”,就意味著身價倍增。市場上的兒童食品雖然五花八門、各種各樣,但基本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量都比較少,價格卻很貴,仔細算算,相比同品牌的“成人份”往往貴出一大截。例如某品牌300g裝的兒童水餃,有蝦皇系列、蝦仁胡蘿卜和兒童餛飩?cè)N不同包裝,價格為19.9元至34.3元不等,而同品牌普通水餃1kg裝的價格僅為12.9元。

  “兒童食品”售價高,家長自然心知肚明。無非是本著“只要孩子吃得放心,我們的錢也花得開心、安心”的初衷,在自愿挨宰。可令人氣憤的是,除了概念造假,“兒童食品”的質(zhì)量也往往缺乏保障。

  一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其成分不僅與普通食品沒有區(qū)別,甚至可能為了造型可愛、顏色豐富、口感更好等原因損害兒童健康。以一款兒童奶酪棒為例,配料表顯示,該奶酪棒含有卡拉膠、山梨酸、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劑;營養(yǎng)成分表顯示,每100g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A以及較大量的鈉含量。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夏群英向媒體表示,“過高的鈉含量,可能會增加兒童血壓的風險。”此外,一些調(diào)制乳品中含有過多的代糖、香精、色素等,會干擾孩子的味覺神經(jīng)發(fā)育;山梨酸、檸檬酸等添加劑攝入過多,會影響鈣的吸收等。

  少年強則中國強,兒童食品安全關乎兒童健康和民族未來,豈能兒戲?

  補齊兒童食品行業(yè)標準缺失短板,有關部門責無旁貸。在全生命周期中,兒童時期的飲食習慣、食育認知極為重要,將影響其一生的健康,向兒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還是營養(yǎng)上,都應該有更為嚴格的標準。為此,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兒童食品”標準體系,引導“兒童食品”產(chǎn)業(yè)在規(guī)范中發(fā)展,以生產(chǎn)和研發(fā)出更多適合兒童食用的安全、營養(yǎng)均衡的食品。

  另一方面,戳破兒童食品售賣過程中的營銷騙局,亟需加強源頭監(jiān)管。例如要求在真正適合兒童消費的食品或飲料上加上醒目標識,在產(chǎn)品外包裝或說明中寫清楚成分并標注配料表,明確標注食品營養(yǎng)成分和能量值等。

  當然,消費者尤其是家長,在孩子飲食方面也要掌握基本的常識,進行正確的選擇,不能過于迷信食品包裝和商家宣傳。如此多措并舉、共同發(fā)力,才能切實守護好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說明:文章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