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3-24
參加播音藝考培訓的同學常常會四處奔波參加校考,中傳播音主持校考環節中有一個自由問答環節,也可以說是即興評述,下面是一位播音藝考生抽到的一個有關時政新聞與新媒體的題目,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作答的吧!
老師好,我抽中的題目是第X題“新媒體技術給時政新聞帶來的影響”。下面開始我的作答。(一定要念出自己的題號和題目因為老師不知道你抽的是什么題)
時政新聞是對于國家政治生活中發生的事實的客觀報道,主要傳遞黨和政府的政策、路線、方針等內容。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橋梁,也展現了國家和人民的聲音和意志。(開門見山,解釋關鍵定義)自2014年以來,隨著無人機、HML5、AI、AR、VR、4K、5G等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在全國兩會報道之中紛紛亮相,時政新聞報道的表達形式不斷豐富。我認為新技術對時政新聞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用“我認為”、“在我看來”等口語來自然過渡)
第一,(一定要用序號來突出自己的答題邏輯和思路)新技術可以提升時政新聞的信息可視化,提升閱讀體驗。在2019年兩會報道中,央視新聞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新建立了名為“一圖解讀”的菜單欄,此專欄通過長圖的形式來解讀兩會中的重要信息,精簡凝練的內容減少了用戶瀏覽信息時的負擔,設計中的創意與技巧提升了用戶的閱讀體驗。(闡述觀點+案例論證)
第二,新技術可以強化時政新聞的社交屬性,吸引年輕群體。長期以來,時政新聞由于內容本身的嚴肅性很難獲得年輕群體的青睞。利用新技術,時政新聞可以借用輕松娛樂的社交方式留存年輕用戶。中國日報在2019年兩會期間在微博平臺推出《小姐姐兩會初體驗》Vlog,這一系列Vlog通過主觀視角巧妙地將記者采訪日常化、立體化,摒棄了傳統的嚴肅的報道姿態,使片子更具有人情味,更加接地氣,顛覆了傳統報道的嚴肅敘事,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收獲青年用戶廣泛好評。
第三,新技術可以促進時政新聞的場景傳播,強化互動體驗。在新聞報道中,通過搭建場景,可以為受眾營造出一種在場感與參與感,從而實現與用戶間的深度互動。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客戶端和網易新聞聯合推出的H5《360°總理記者會》。打開此則H5,用戶會收到國務院發出的“邀請函”,邀請用戶“進入”金色大廳,參加李克強總理的答記者會。用戶滑動屏幕,會看到記者舉手提問,通過點擊舉手記者身邊出現的關鍵詞,用戶即可看到總理回答記者的完整文字稿,也可點擊文字稿上方的音頻收聽。這則H5將視聽相結合,通過打造虛擬的會議場景,增強用戶的臨場感與參與感。
羅杰·菲得勒在《媒介形態變化》一書中指出,媒介形態的變化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并且必然引起媒介內容的改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演進,在未來,時政報道也需要深入洞察用戶的媒介使用習慣,不斷主動開拓新的媒介形態,發展新的媒介內容,并將形式與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實現資源整合,以實現傳播效果的有效提升。(結尾可以跳脫出題目本身,進行升華,展現你的個人思維。問內容的題目可以補充技術,問技術的題目可以補充內容。問積極影響的題目可以補充消極影響。問優勢的題目可以補充缺陷~完美!)
以上就是我對新媒體技術給時政新聞帶來的影響這一問題的看法,謝謝老師!(要禮貌性的收尾,提示老師已完成作答,否則老師無法判斷你是卡住了還是回答完了,尷尬ing......)本題目和內容是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的老師整理的,即將參加藝考的同學可以參考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