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2-07-02
你認識自己的聲音嗎?你會說話嗎?你能準確達意嗎?你知道什么是說的比唱的好聽嗎?要做到這些,我們就要學會了解“語言表達”這一有聲音語言創作形式的規律,學握其要領及技巧。
一、對聲音的認知
人類沒有單獨的發音器官,而是利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作為自己的發音器官。其作用原理是:(1)呼吸--氣乃聲之本。氣息是發聲的動力,儲藏和控制運用氣息是表達發聲的基本訓練。(2)聲帶--靠氣息動發出聲音,但這只是基本音源,聲帶產生的音量只占講話音量的5%。(3)共鳴--是通過頭腔、口腔、咽腔、鼻腔、胸腔把聲帶的音量放大美化的過程,其作用占音量的95%。(4)吐字--人類與其他動物表達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字音的表達,而字音是靠我們的唇、齒、舌的控制來完成的。只有練好吐字才能準確地傳情達意??梢哉f吐字和發聲是構成有聲語言表達的惟一裁體。動聽的聲音和標準的吐字發音是我們練好有聲語言表達的重要環節。
二、聲音的形象。
通過對有聲語言的視覺聯想,就會產生聲音形象,不良的聲音形象有(1)沙啞的聲音--蒼老、怪異。(2)高嗓門兒--煩躁、教養差、神
經質、小個子。(3)鼻音--不誠實、陰陽怪氣。(4)低音--不自信、不可信、不精神。(5)說話慢拖-冷漠、官腔。這些聲音的形象在播音
時是必須避免的。
三、有聲語言的創作過程。
在有聲語言的創作過程中,首先要對語言進行深刻理解,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要做到
1、再現情景。再現情景是以語言內容為依據展開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等在自己的腦海里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
動的畫面,并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過程。再現情景的過程大致分為四步:
第一、理清頭緒。我們腦海里連續的活動的畫面開頭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變化的?以后又怎樣發展?結果是怎樣的?哪里是重點的“特
寫鏡頭”?哪里是“近景”、“遠景”等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不可走過場,也不可陷進去。
第二、設身處地。把稿件所敘述、描寫的一切作為親身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進入具體的事件、場面中去。設身處地主要是獲得現
場感,產生“我就在現場”的感覺。
第三、觸景生情。當某種生活圖景在腦海里浮現時,我們一定要作出積極的反映。稿件是寫情入景的,我們就要觸景生情,在口語表達創作中一個具體的“景”的刺激,馬上引起我們具體的“情”,而又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這要通過刻苦訓練方可達到。
第四、現身說法。表達者頭腦中再現稿件中的情景,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眾產生某種情景的再現,從中受到感染,才算達到目的。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